說到西螺大家會想到什麼
醬油
國中時畢業旅行
帶了好幾瓶醬油回家
這些醬油不貴
但是就是希望媽媽透過這些醬油
煮些好吃
印像中我只記得在一大缸一大缸都是醬油味
睽違三十五周年後
再度踏上這塊地
昔日景像早已忘到差不多
但是醬油缸和紅色的西螺大橋很難抹滅
這一次本來不是要到西螺是要到嘉義
金主說下一次再去
時間也不多但也不少
就決定去看看西螺老街
西螺老街在還沒來之前
我想應該是和大溪一樣吧
但是一來才發現還真的差很多
若沒有中式招牌
應該看不出來這是在台灣吧
不同於大溪濃濃的巴洛克風格
這裡洋溢著一股新古典的歐洲風
老街上的老屋自1935年中部大地震後改建後留置今日
大量使用二,三十年代的 ART DECO建築手法
所謂
找不出來有一家是一樣
大都都會有一個小小的陽台
還融合了部份傳統建築風格
結合成具有事濟時代感及與地方情趣的特殊建築風格
因為這時候剛好是台灣建築由傳統邁入現代行的過程
所以這裡每一棟街屋都有他特別的故事
而且每一棟都有他主人的特色
我是下午過去到了西螺已經一點半
但街道上卻是非常寂靜
現存的老街大都為地方人士留下回憶
到了假日變成觀光客的鏡中之物
早期台灣沒有甚麼裝飾性的材料
所以鐵窗不像現在單純的鐵窗
大都會做變化
這家是眼科醫院
我猜的 從隱隱的字推敲
對於老街
地方性政府有一專區為他做說明
而且每一棟房屋都有作繪圖
重點是每家長的都不一樣
看到政府的用心
很感動
古蹟的留存是證明先民的足跡
有時候覺得現代年輕人無情無意
政府應負責任
有時候為了現有利益
過去很多古蹟都位居地方重要黃金地段
常常一夜之間一把火 不見了
政府做了最壞的示範給後面的孩子看
木建築在這裡並不多見
大都是洗石子
在這延平街後段我看到很多木建築
大致保持的不錯
這字體還是早期的石字
不知為什麼還會保存這衣服
又是甚麼樣的情形
讓這家留存原樣
完整無缺
喜幛依在
人事已非
窗戶破落
過去的風華早消失殆盡
只留下殘跡敗菸
沒人訴說得過去
很少看到木建築上有歐洲圖騰
還看的到這隘子
這家應該是賣茶吧
很少看到陽台上有這麼明顯得字體
簡約的花
也是有單純得美
老街上的門窗大都是以瘦長型為主
二樓的門窗為三開式
中間為門兩側為窗
美麗的蕭家古宅
光牆上的蝴蝶結裝飾帶就讓人看傻了
這家奶黃色的建築
真得好漂亮
清清淡淡很雅致
女兒牆出簷較深
是西螺老街的特色
美麗的蕭家古宅
這樣顯示出山頭的造型為反曲線或弧線線且佈滿幾何裝飾
再來看看山牆
屋簷得最中間處頂用一個立面山頂
上面常有姓氏 店號
大都可以一眼就知道這家老屋的主人在賣些甚麼
看到石頭巧雕出這些圖騰
民間的藝術
美麗的台灣人文建築
很少看到老街區的老屋會有陽台
這裡的陽台各具特色
這家是以羅馬拼音拼出來的陽台
這家是李應鏜古蹟
李應漟是推動西螺大橋得主要推手
這家店屋上的花深深吸引我
日源鐘錶行
店主李水木先生從哥哥接下店面
本來是理髮店後變冰果店
等兒子從外地習藝回來 才變成今天的日源鐘錶眼鏡店
很棒的習藝傳承
丸莊醬油有名
店主是廖心富
連我這平常少煮羹湯的主婦都清楚
前身是布店
但當初布匹都來自大陸與日本
需要相當資金沒有錢是難開店的
後來孩子長大了
就把左邊賣給金紙店
中間賣給泉成醬油
但後來換來又換去
現在換到誰
造型簡單整潔
女兒牆上有水滴型期作與漸次分割塊面
雖經時間的洪流
依然不失大方之味
舊永芳石堂
日治時間西螺街內最重要的食堂
當時只供應餐食給日本官員
一般台灣人不得其門而入
就像台中第二市場
早期也是推給日本人
西螺街區發展由東向西呈線性發展至西
爾後再擴展至難成區面壯
西螺算是雲林重鎮之一
過去或物大都以人力畜運
西螺是以小船載送到鹿港
再從鹿港轉運至大陸
所以緊鄰濁水溪堤的事後接東市場與暗街
都是西螺街區最早發展的區域
自西螺大橋路起至建興路止
位於坐北朝南延平街屋之後
過去是西螺第一街又稱暗街
後來延平路較大可容馬車通過
西螺第一街卻變成延平大街後
暗街由來即自此
這擁有教堂之窗的螺溪齒科
有80年的歷史
是西螺第一任民選鎮長李其雄所建
一文人和政治並列的世居
現居者是其子李派澤
此屋榮獲老屋選美第二名
四十年代台灣新裝飾派風格最明顯代表
三樓大小圓弧立面牆
獨創三角形窗櫺
哥德式尖頂小窗
二樓極具現代感的幾何型窗櫺
全國歷史絕無僅有
有向南歐風味色彩的玉山商號
創始於西螺第二任接掌廖重光祖父廖輝煌
本由連棟五間
菁後人分產路搋
只餘這半弧形立面外牆
玉山匾額至今可見
但在玉山匾額下卻不是房子
而是一川堂
廖重光德行兼具楚事嚴謹
背台灣總都俯被派任為第二任西螺街長
那街長又和穿堂有和關係
ˋ
日治時期路續頒定各大市街區都市計畫推行辦法
其實就是將市容整理
只是當時並沒有像現在這麼進步
所以救社定排水設施 路燈 車道 人行道等公共建設
廖重光剛好逢時
以方正格子行規畫將當時延平路 中山路 建興路等主要街道
都拓寬為15米半
路燈林立 家戶排水流暢 碎時馬路寬闊
紅磚人行步道種植著翠綠柳樹的景象
而當時研平路拓寬需要拆除大量已存在的街屋立面
廖重光率先將自宅拆毀為範
才會有今日美侖美奐延平歷史街屋的存在
當時後雖然斗六錄港都有街屋模範
但對於西螺人她們已經不在喜歡繁雜傳統的中國圖飾
因為當時西螺留洋的人多
帶回來更多資訊與風潮 創新 簡練現行與
廣告概念被用於街屋的裝飾上
像金玉成商店
這美麗的鐘樓是吸引我拍攝的原因
我來西螺是看老街
沒做功課
想必老街和台灣其他老街無多大差異
所以隨興而來
卻被這有如國外的老街深深吸引住
沒想到在過去年代台灣美學
應該說是日式美學
1935年姚家和先生所建
當時因經營鐘表和金飾品買賣
所以就將時鐘運用在建築上
希望有廣告效果
洛可可風格建築
大量使用圖案及家徽 姓氏於建築物上在當時是流行
金玉成商會在當時街屋選美比賽勇奪第一名
被列為西螺街屋142間麗史建築代表
物換星移 時鐘停擺不再走了
在螺陽文教基金會一再的邀約下
最後答應讓鐘再響
在日源鐘表行以辦手工方式下
再2000年鐘聲再響響徹東區與人心
這家美麗的街屋有著有趣的緣故
這家店主叫劉毛
有一年他去北港看花燈
記下了朝天宮前一間大屋的型態
照樣傾共醬蓋了這一棟二樓有過大揚景台的街屋
所以這一家街屋在西螺很特別
因為他有二樓的觀戲臺
如果有女兒還可以來拋繡球
而這家美麗的街屋就是高層埕
西螺因有很多的沖積扇平原
造成好吃米質
四棟搌米行
最成功的街屋改建
是自費修建舊屋喔
想必這老闆應該擁有老鷹般的雄心壯志吧
這美麗的花草及字型是甚麼店阿
永利鐵店
一般認為鐵店應該是黑嚕嚕
結果竟然這麼美
佩服這家店主得美學
我一路走到這裡非常疲累
又未望見有任何車行可以租借腳踏車
走到這兒已是口乾舌燥了
看到這背包客棧
歡喜不得了
書架上有成排的書任由你取閱
最主要是我看到成排的腳踏車
我要借我要借我要借
但是人呢
找不到人
只好到隔壁去問問
隔壁是菸酒公賣局
她告訴我到對面螺揚基金會去借
它有腳踏車
那有甚麼螺揚基金會
我只看到腳踏車
自從去梧棲好經驗後
我厚著臉皮問
可以借腳踏車嗎
怎麼算
不用錢
原來這一家茶行就是捷發乾記茶行
文歐到此一遊
滿臉紅通通證明我剛剛確實是走的
為什麼借腳踏車不用錢呢
因為我用美美的健保卡壓著拉
那是螺陽文教基金會推廣觀光的
這是店面
捷發乾記茶行創始人許金
來源大致為大陸武夷山和台灣南投 台北
兼賣文房四寶 洋紙 四書五經等漢冊
後因皇民化政策所限
只賣茶葉與蔬菜種子
庭院深深深幾許
而今這美麗建築因為要保持西螺史蹟
在螺陽積極找地方時
許家人基於發揚先人勤奮經營的精神
及保護藝術文化價值的茶莊建築
同議提供無償的延平老街文化館使用
此棟建築共有三樓
一樓為寬敞店面
左右牆各有木櫃展示文藝用品
捷發木匾額散發著時間的足跡
這天井給女眷洗一洗菜和談天的聚會場所
美麗的牆面和立柱
顯示主人得美學品養
捷發乾記茶行整棟建築物裡體造型精緻典雅
細部結構變化豐富
立柱 牆面 圍欄等等看到細緻的用心
裝飾混和洋和風格
一樓有六大房
兩側都有洗石子樓梯
一樣都是成將近60度
過去為了節省空間樓梯都是作成如此傾斜
每每上下都是令人驚心動魄
手腳要一起來
這是二樓
三樓不給上
中間有天井
還有這所謂得美人靠
可以讓人往下看
這迴廊是西螺街屋難得見到
人生即如此
不管有錢沒錢
不管年輕老去
不管美麗醜陋
時間一到
就是下台
但許金先生有智慧
將會殘敗的房子透過公益方式
還它新的生命風華
讓生命延續加添物命
智慧難得需要透過捨才有
我再捷發乾記茶行看間先民的智慧
及大戶的風采
讓生命更添文史滋潤
在她們的對面就是東市場
發現這一家由老屋改建的五穀雜糧店
很特別
幾乎全空
老闆說它光把這間清理完比重新裝潢還花更多錢
但五穀雜糧豐富得色彩就美化了這間店面
而這家福興宮更是集廟之菁華
街上阿伯很驕傲的說
我這間廟可是有跟鎮瀾宮一起瘋媽祖過
福興宮的媽祖是從湄洲請過來
我急著找腳踏車還有一原因
無論如何都一定要來看西螺大橋
有我國中的深刻印象
來到這看見一台一台車飛奔而來
不禁小心起萬一有閃失那就很麻煩
民國42年1月28日通車的西螺大橋
算算至今已有63年
這美麗的紅來自於美國合作
42年往前推18年
日據時代因築就橋墩後
太平洋戰局轉繁
把原來運道的鐵骨材料全部送往海南島做軍事工程用
18年後在中美合作下
終於在濁水溪上架起建築橋樑用
31孔1900公尺的長橋
在遠遠高速公路上都可以看見這一抹虹影
遠東第一大橋是西螺大橋得美稱
長僅次於黃河鐵橋
比屏東大橋長達半公里
與美國舊金山金門大橋相差無幾
西螺大橋可使總冠限自基隆菁西螺到屏東暢通無阻
縮短當時雲嘉南鄉鎮得很多時間及安全
慶祝西螺大橋通車
湧進十萬人民
連續慶祝三天三夜
西螺大橋下的濁水溪是台灣第一長河
但這一天我完全看不到溪
為了西螺大橋李應堂鎮長施了非常大的力
最後積勞成疾而往生
為了此事做過監獄
盡心盡力又盡才
但是看到在書上
大都是政府得功勞
美麗的橋得來不易
再重新看西螺大橋時
又多了人世間的情執
而今雲淡風輕
看橋就是看橋
看出他美與單純
今日一趟西螺行
倒也看出過去的風華歲月
看出用心人的堅持
下次再來好好端倪東市場
20160510
文中資料來自於西螺延平老街的日記專書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