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去年送女兒去台南
還想每個月來一次
轉個眼就過了一年半
才來第二趟
實在有太多事像浪潮一樣
一浪過了下一浪又來
這次不管如何
我都一定要來
到台南搭高鐵
是最快的選擇
再加上轉車等將近三小時
大致在台中以前大都是農地山林城市
但到了雲林之後會看到大批覆蓋著藍巾的田地
到底是甚麼東西阿
後來才知道那是溫室拉
嘉義以後就可以看到嘉南平原的廣闊
這得很廣
從快速的車一眼望過去都是綠色的移動
這季節不對
看到的都是割過草空曠的田地
如果十月來應該是稻穗滿滿的金黃大地
當往看到捲草堆
大叫一聲
但車開太快了
相機還沒打開景過了
在我即將放棄的那一刻
來了
留下美好的足跡
台南到了
台南終於到了
做了二個小時終於到了
從台南高鐵到台南市區不難
跟著指標走就可以看到台鐵的標致
但是到了下樓梯時
ㄟ指標呢
在不疑處有疑
原來在廁所站旁邊
台南除了很多古蹟外
還有很多美味小吃
最主要黑面琵鷺也是很有名的
所以這裡也來做尚琵鷺的彩繪地磚
這一站叫沙崙站
從這裡坐到台南只有四站
25分鐘就到
票價才24元
突然聽到廣播
保安車站
保安車站印像中好像是木造車站
果然是
趕快留影
並留存在下一次的口袋名袋
保安車站還有一個十鼓文化區
也很值得一逛
通通搜搜搜進口袋
台南到了
台南到了
各位旅客行李不要忘記
便當不要忘記拿
名產不要忘了拿
想起小時後每次聽到月台廣播都會這麼說
離上一次近距離到台南車站是十幾年將近二十年
這一次來真的很失望
為什麼不修一修呢
二樓的窗戶破破破
國家的門面讓一個外國人常會來的都市是這麼看
好家在
後來查了一下看到消息
有有要整修了
在軟體上那麼用心
在硬體上卻是那麼粗枝大葉
很丟臉ㄟ
清領時代與台南聯絡交通往來都是當時的公車
日治時間為了管理方便
暫以軍用輕便道做為軍事補給集運輸的交通線
1899年動工
為了配合建設台南車站還拆掉當時得城牆
可是當時的首例
台南車站現在主建築已是第二代
第一代是當時是木建築
第二代是日建築師宇敷赳夫設計
在1932年建立
1936年完工
這可是日治時期唯一有二層樓的車站建築
台南車站和新竹車站及台中車站不一樣屬於折衷式
企圖從過去的歷史傳統中倒出俯何時待需求的行式
使得樣式的概念更家脫離建築本體
而產生了多樣的發展
因而產生了一個新樣式--折衷主意建築樣式
在小地方有一些浮雕
三道拱門內三道外三道
拱門看世界
拱拱相連時看的視覺又呈現不一樣的情景
只是覺的大白天裡
開著燈依然昏暗
老舊讓人看了無神
還好有要更改
更改跟以前木造建築一樣
而且二樓恢復鐵路旅館
還會有餐廳
七扇大窗
三道拱門
四個大牛眼窗
台南要用三年時間來整修
期待它得新貌
今天來台南預估第一站要去看什麼呢
旭峰號
我在旅遊書上第一眼看到它時
覺得很美麗
現在看了更美麗
但是怎麼去
台南不像台北那麼便利
有捷運有公車
還有u-bike
我站在台南車站分到底要從那一條路走
後來發現原來從成功路直走就可以到赤崁樓
從北門街過地下道可以到成功大學
我就走坐左邊的中山路
因為旭峰號地址中山路79號
一路走還有點質疑
這麼漂亮的一條街會夾這這樣一棟建築嗎
藉著現代科技google map
嘿嘿終於找到了
座落在一大群高樓建築中
對台南我並不害怕
因為這是一座對古蹟非常善良的城市
相對人一定也很善良
果然在麵店時老闆娘就很熱情指錯孔廟的路
馬上就有一位中年大叔告訴我路
旭峰號有八十幾年的屋史
從招牌可以就知道他是五金行
在還沒來之前
我想頂多是一種房子
但房子的氛圍確實傳達時間足跡
房子八十幾年
房主也八十幾歲
爬樓梯爬得辛苦
在家人勸阻下決定退休
美麗的東西很難不被青睞
老主人不捨的曾經這棟陪伴她們經歷過生命風霜的日子
期盼有心主人能如同自己般疼惜
二樓陽台圈圈得符號很有鐘錶時代感
在一樓的正面二樓有貼浮雕
兩側也有
連續的窗戶展現出很棒的整體感
不工整的字體
有著昭和感
相信主人在看到這些字一定都是不捨得離開
在緣分的牽繫下
一新的年輕人決定承租
並保留原貌
小閣樓和二樓保留原樣
招牌原樣
外身原樣
心的相印
新人賣什麼呢
輕食和無毒有機商品
年輕人很有格得繼承這份人情味
讓這份愛的故事繼續延續
讓老人家的夢得以留存
聽說老人家每日還會期著腳踏車到這兒逛逛繞繞
這一次來猶如劉姥姥進入大觀園
一定會找時間來拜訪這兩位年輕人
順著旭峰號旁邊就是一座廟開隆宮
在台南很特別
廟大都會在小巷中
走著走著就會看到一座廟
我就順著小巷走
我在台南一直尊重這個念頭
順著小巷走
很多台南人也跟我說
一定要走台南的巷子
這一條巷子很少人會進來吧
但是我嘗試著走下後
發生很多好玩的事
也多看了我很多沒看到的景點
應該說我這次很多無意中的小巷讓我發現得很多景點
為了看舊存城牆
我走到台南女中看到延平郡王祠
第二天早上有一對馬來西亞人問我郡王祠怎麼走
我不知道問文學館的警衛
他說很遠
我後來看到十分鐘的距離怎麼會遠呢
上次來從神農街走到林百貨二十分鐘
當地人也說遠
台南人可能不愛走路
話牽回來
我看到這家打佯的咖啡廳
前面走來兩位女生正興奮說
好棒喔終於找到了
唉呀怎麼沒開
看來應該很有名喔
甘丹咖啡館
下次來喝喝
看來應該很多人進去吧
所以主人才寫了這句話
看到一棟老建築變成文創商店
有很多在地設計商品
價格不貴
招待人員是跟我差不多年紀的小姐
不纏人蠻有南部人的熱情
這一家文創商店是政府經營
台南政府對於老房子的保護看來比台北好太多了
門很漂亮
從裡面往外面看
階梯頭也漂亮
從外面往裡面看
店員說現在台南政府都在做搜購民間老宅
來變成文創基地
如果是將廢棄的或是很有歷史性的搜起來
這也是功德一件
它的斜對面有一家背包客棧
很乾淨
在這巷子也很清雅
而且離車站大概十分鐘
二樓還有陽台
旁邊好像有附設停車場
看到巷子裡有special
看到一間木造房
接下來要往那裏走呢
家門口擺放蘭花
足見這家家風必是慧質蘭心
看到這美麗有時間足跡的紅
一定有寶物了
一走過來看到美麗得公會堂
開心開心開心開心開心開心
看到這亭樓我知道了
吳園
就在吳園的對面有一間美麗的黑木房
吳園與板橋林家花園 新竹北郭園 霧峰萊園號稱為台灣四大名園
台南坊橋頭的吳家
承販台鹽致富
子繼承後擴大鹽業販賣
家境就越來越好
後來就把他住家北邊
原屬荷治時期的通事何斌的庭園舊址收購
延著地勢高低建構庭園
當時名稱為紫春園又暱稱為樓仔內
現在這些東西都很新
看不太出來有甚麼足跡
為什麼會叫做樓子內呢
因為當時吳家財富堪稱府城第一
就有俚語傳出
有樓子內的富,也無樓子內的厝
有樓子內的厝,也吳樓子內的富
花無百日紅
到了日治時期
家道中落
產權歸為台南廳所有
滄桑阿
本一豐富的光景竟落得如此
蓋
吳園得南園在明治四十四年興建台南公館
後來稱台南公會堂
西南方興建當時有名的四春園旅館
西北角蓋了台南圖書館
北側興建了台南水浴場
除了公會堂以外
其他全部在民國六十三年賣給了遠東百貨公司
所以在吳園的後面一大棟就是遠東百貨
後來台南社教館遷移公會堂後
本來要改建成商業大樓
後作廢才能看到今天美麗的場景
吳園建築優雅
台南古蹟志言
坊橋吳氏,為府治巨室,園亭之勝甲全台而飛來峰由最
已經被切割只剩坊飛來假山 水池 池畔平房一排九間
捲鵬歇山頂四角涼亭 六角鑽間涼亭各一座
石砌廊道和一群亭園
如果有時間可以坐在這裡
喝一杯茶
看一本好書
或者聽一首好歌
都是非常棒的選擇
吳園沒有很多煩覆的裝飾
但是整個營造出江南風味
又是其他庭院少見的
人再有錢
終因子孫是否珍惜事業才能得以存續
所以吹著清清的涼風
但總有一著滄桑感不斷浮起
吳園什麼都有
有山有水
有來有往
有高有低
有先有後
有風有雨
有情有義
有聲有色
有板有眼
有說有笑
有口皆碑
以前吳園曾瀕德慶溪望鷲嶺
園裡有溪流有水塘有亭閣有迴廊
還有訪飛萊峰築的假山
景色秀麗雅致
所以稱為有山有水
吳園原有一小溪
自清水寺溪仔底
自湯德章公園劉經太平境教會
進入吳園匯成一坊小池塘
流水穿越亭閣下
在今大遠百百貨方向注入德慶溪
所以稱有頭有尾
從公會堂大門
一路進入吳園
地勢從南向北斜下
因德慶溪及其支流切割劇烈
百來公尺斜坡 階梯 小斷層
短短四歹公尺高低變話巨大
所以有高有低
吳園的水池在過去可以划船
載運日常生活用品的小舢板
從德慶溪可以一路到吳園
在因實際需要
一日可以載送多次
所以稱有先有後
二次大戰後公會堂易名為中山堂
被軍隊徵收
荒亂不堪
後來公會堂歷經社教館搬遷
種種亂象所以又稱為有風有雨
吳園成為古蹟
經經過一番風雨
修建如舊的用心讓這顆明珠得以重見天日重現風華再現生機
所以又稱為有情有義
吳園經過些統整今日加以藝文創作展覽
以及活動表演
讓吳園呈現有聲有色
台南市民薰陶文化氣息
再加上公會堂重整之後一一成現工整得美貌
所以又稱為有板有眼
我從在雜誌上看過這座美麗的房子
想說來台南有機會要來看看
結果就近在眼前
柳屋
柳屋料理興建於日昭和九年
台南少數僅存的日治時期食堂之一
是輔以保存原設計與堅固建築為修復原則
將其主體以外觀原貌修復
木造的魚鱗板外牆
與室內低矮的房間
日本風味十足
難的親近的房子
我衝進去一看
真是雅阿
非常得簡單
但整個氛圍與色調讓人放心
尤其那榻榻米更叫人想坐下去
這裡面還有台南旅遊諮詢
及台南十大伴手禮讓您買回家
好漂亮的字體
還有二樓
可是這次很想多認是台南
我暫時割捨
把這顆明珠留在下一次來好好細細品味
在柳屋的正對面就是台南公會堂
日治時期台南地方缺乏集會設宴得寬廣場所
日人每有集會就要向吳尚新的孫子吳繼顯借吳家
或者是商借兩廣會館作為設宴之所
因為吳園景色優雅
地方官民就在明治四十一年集資成立民間組織社團法人台南公館
並選定該地為籌建現代公共聚會場所之地點
無奈阿
迫於無奈政治壓迫
只好變賣吳園土地一甲給社團法人闢建公館
明志43年九月正式展開
44年二月出落成啟用
台灣最早創建的一做具公共集會功能的現代建築物就此誕生
這一間美麗的建築跟現代的集會所長的可是不一樣
從其落落大方的雕飾建築就知道是非凡品
它與後方大集會堂結合
大集會堂是木構造
講究機能性
就不會使用很多的西方歷史建築語會裝飾
在這入口處的二樓有陽台
而最上面的三角形三牆內有繁複的裝飾浮雕
上有老虎窗
窗內還有牛眼窗
兩翼部分在正面牆上開有三個稍微內凹得圓拱窗
而窗子的拱心石上與璧體水平連線成一團
二樓的上方使用了四根台灣少見的愛奧尼克壁柱來承接楣樑羽田而成的三個開間
看看這托架多美
很少看見這麼美的托架
甚至很少看到托架
吳園中有假山有假水美景渾然天成
所以被稱有聲有色
有山有水
而大量的紅磚牆集綠色的陶瓷通氣口是融合台灣民族特色的表現
吳園庭園加上柳園加上公會堂是吳園藝文中心的三大點
因為政府的統整
才能看到今日的足跡
人人都無法預知未來情景
想必吳家應該也不知道昔日門前車水馬龍杯晃交錯
而今變得如此一番
而市民及觀光客來到這
必也會對這一段曾發生的歷史
感到曲折並覺人生無常
吳園藝文中心我載這裡告一段落
繼續往下個行程走去
會去那裡
路中會碰到什麼
我也不知道
我再讓自己試著了解
這曾發生過的歷史
20161129
舊城慢步趣part9-台南測候所 鶯料理 天壇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