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走出武德殿
在忠義國小正門口看見
這家小而美的教堂
簡易科林斯柱
水洗石子建材
這家教堂小而美
而有特色
看起來應該有一段年齡
過去的時代願意花時間等候
等候一件美麗的作品
我們循著這條路往前走
要去看孔廟
但先看了有名的肉圓店
及莉莉水果行
在莉莉旁邊
有著愛國婦人館
日本愛國婦人會是日本戰時之主要婦女團體之一
建築特色因應機能做空間變化,
整棟建築是日本本土洋風住宅之空間組成
而非一般公共建築常用的古典歷史式樣建築空間形態。
日本愛國婦人會是日本戰時之主要婦女團體之一,
總部設於臺北,並於各州廳所在都市設有支部,
臺南支部興建於西元1920年代(日大正年間),
當時包括兩個部份,北面一棟為婦人會本館,
南面一棟為宿舍,中央為一廊道相連。
二戰後,各地之愛國婦人會均移交紅十字會
,然而紅十字會並不需要太大之空間,
便將前棟出租予美國新聞處,
兼具領事業務及文化業務,
並設有一圖書館。
台美斷交之後,美方撤離,
但把其中圖書館之藏書捐給臺南市政府,
紅十字會乃將房舍租給市府當成是圖書館中區分館,
後棟則作為紅十字本身及附設托兒所使用。
原愛國婦人館因木結構局部遭蟲蟻蛀蝕影響結構安全,
經市府向中央爭取經費列入第四期臺閩地區古蹟修復計畫,
分96、97、98三年度編列2655萬元辦理,
由中央文建會補助六成,
市府自籌四成辦理。
原愛國婦人館修復工程已於民國97年12月26日申報開工,12月31日動土。
在修復工程設計過程中進行現場勘查,
發現建築上許多十分珍貴少見的作法,
包括一樓室內白灰牆面表面質感的處理方式,
二樓木地板的固定方式,
二樓主人柱的木種等等,
都將在修護工程施工時保存下來,
繼續傳承歷史訴說故事。
市定古蹟原愛國婦人館是全木構造建築,
黑瓦加上銅瓦,
外牆是舊布紋面磁磚加上洗石子、雨淋板,
內牆則分別有木摺牆、
編竹夾泥牆,擁有經典的日式建築風格,
愛國婦人館修護後,將配合古蹟特色及氛圍成果,結合利用。
市府在民國100年(2011年)11月6日辦理臺南愛國婦人館揭牌儀式,
並運用會館空間作為臺南市文化創意展演場地。
(會館揭牌資料來源:2011.11.6臺南市政府網站/市政新聞)
站在60坪的廣場上
覺得寬闊
雖然馬路上車來車往
台南雖是古城
也是繁華城市
先來看看由文化局所介紹的館史
100年完成整建並重新對外開放。
101年中以「老臺南‧新時尚-101年度臺南市推動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計畫」
爭取到文化部200萬元經費補助之後,
更接續建置成為南市文創產業實體與網路平台。
臺南創意中心內部除設立中心辦公室、
文創商品銷售端點外,
也已逐漸成為創意設計媒合、
文創資源整合與交流、
藝文展覽以及顧問諮詢的全方位平台。
愛國婦人館入口位於整館偏東的位置
由一根柱子與牆面支撐門廊上的雨庇
外牆是水平木板
屋頂則是傳統文化瓦
基座為洗石子
日治時期分為前棟與後棟
現僅開放前棟
後棟是宿舍未開放
愛國婦人館雖沒有華麗的設計
但是細看很多元素是很美的
沿著這樓梯上二樓
二樓是昔日的辦公室
這是一座重新整理的古蹟
裡面有很多木頭香味
在今日二樓變成展覽室
這一日去看見它們正在展覽繪本
這樣的和室
一直是我最喜歡的
把過去的社區印象
借由畫一筆一筆勾勒
過去曾有過卻不曾淡的影像
每畫筆即是慢慢拾回塵封已久的記憶
畫畫總能治療人心
每心中總有一隻彩筆
早就已勒的彩色人生
在日式房舍中
都會看到一座這樣的地方
就是展覽用
或許是插花
或許是件藝術品
坐在這扇窗
吹著涼風勝過於機器吹來的風
過去未明冷氣前
要如何能消除苦熱的暑氣
當然在過去沒有麼熱
心也沒多慾望
當然外表上熱去也沒那麼明顯
就著吹著風
應該很快就會睡著
一樓的文創區
販賣著台南好物
到此一遊
牆上這窗交織的窗戶
簡單卻具律動
其實這線條人人都會
但是如何將線條把他交換調整
變成一幅有美感的窗
我在愛國婦人館看到很多簡單元深具美感的窗
這牆壁是磁磚
可是看起來卻很有布紋感
這每一扇窗
淡淡地散發自己的特色
每一扇堅持自己的本位
默默做好自己的腳色
就是這麼美
2015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