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日雨勢已把我們這群貴婦給悶壞了
不管如何
這一天一定要出門
晴天方案到忘憂谷解憂
雨天方案到林家花園賞花看風景
一大早起來天空陰陰
只好採取雨天方案
不管如何
怕錢一天雨勢把忘憂谷用的一地泥濘
我們這群貴婦可不能塞
結果搞怪得我
想到山佳車站已修好
來吧
我對山佳沒多大期望
只知它是老車站
但是是水泥蓋得車站和木造車站又有何不一樣呢
一到現場
真的不一樣
以往看海線五小寶 林鳳營大都是木造
這次不一樣是泥造
山佳車站給我上海風的氛圍
簡單俐落大方
跟木造車站完全不一樣
日據時代就蓋好的車站
山佳為什麼叫山佳
這地名很有文藝風
其實以前叫山仔腳
清代時有安溪人吳夢花於其地開墾
屬海山堡山仔腳
「山仔腳」即因其地緊鄰龜崙嶺山麓而得名
日治大正九年(1920)時改「山仔腳」為「山子腳」
光復後改稱「山佳」
然而無論其地名如何更迭
當地人仍以閩南語「山仔腳」稱之。
一個小地方
位居在台北桃園重要縣市上
山佳會蓋車站
應該也是有好因緣
木椅
溫潤得質感
帶來溫暖的溫度
台灣鐵路最早由劉銘傳任台灣巡撫時開始建造
由臺北至新竹間的鐵道但由於清代的路線規劃、設計不良
臺北至桃園間的鐵道行經龜崙嶺山區
不僅坡度大,且多彎道,導致行車速度緩慢,運輸效能不彰
因而在日治之後
日人便針對此一問題,而有改線之舉,
原本自臺北跨越淡水河
經新莊到桃園的路線廢除
改由經艋舺跨越新店溪
經板橋、樹林、鶯歌至桃園
山佳車站即是於此一鐵道改良計劃中所設立的新車站。
得勢拉
但經過前一站南樹林
是大型的衛星城市
來到山佳變安靜了
但是卻更適合人居住了
經過整修後得票櫃
特意得整齊
是牽強些
但也是保留文化的重要性
如果不特意去留這些文化
連文化最後都沒有了
展場還有利用廢物料做成的復刻迷你版山佳車站
擬真版的山佳鐵道模型
光復時期臺鐵旅客時刻表
日治時期鐵道旅遊觀光摺頁地圖另外還有放大版人物立牌、車票及大小朋友都愛
日治時期鐵道旅遊觀光摺頁地圖另外還有放大版人物立牌、車票
是很觀光
但也很輔合現代人喜歡的風格
如果不藉由這些因素
很難吸引人來
這我相信
特色山佳火車站始建於日治明治年間,
為目前臺北、新竹間僅存唯一興建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的日治時期車站建築
經歷近八十年的歲月洗禮,車站站體至今仍大致保持原狀
其中如以鐵軌鋼架製成的月台遮雨棚
車站內之天花板、窗戶、磁磚、地板的氣孔、售票口、屋頂的屋瓦、鎮瓦等
尚保持三○年代的風貌
而「切角頂」的特殊形式屋頂作法,兩端各立有三個鴟吻
四周為洗石子廊柱與木造屋簷,頗富有小站的情調。
由於山佳車站磚牆、木屋架斜屋頂組合的構造
處於磚、木構造車站過渡到R.C.構造的過渡期
且為此一時期首批興建的車站之一
堪稱為此過渡期車站的代表
不僅建築物形式充分反映時代背景
在台灣鐵道建築史中更具有其意義與價值。
這座百年古蹟「山佳車站」在2017年重新整修
恢復成「日治時期」風貌再開幕,並搭配介紹山佳產業歷史的舊事
過去只知道瑞芳一線是煤礦城市
山佳過去也是煤礦城市
汐止下雨
來到山佳卻好天氣
光影的虛實
如同過去採煤也是煙硝一場
山佳車站早期以運煤為主
台灣北部煤田分基隆、臺北、新竹、竹南、苗栗五個煤區
其中臺北煤區又分南港、景美、石碇、清水坑、山仔腳、三峽-大溪六個煤田
而山仔腳煤田為六煤田中唯一位於大漢溪左岸的煤田
該煤田核心於山仔腳東北方,
緜延八公里
在日治明三十七年(1904)測製的《臺灣堡圖》上
車站西北方已繪有「太高坑」的礦坑
可見其採煤年代甚早
在採煤鼎盛時期山佳車站煤年運出量曾高達二萬五千公噸之多。
我們是貴婦
無庸置疑
貴婦是以氣質取勝
而不是以昂貴的外在用品取勝
所以我們隨便拍隨便都美
坐火車來板橋
再換捷運到府中
估狗一下
從亞東去更快
問一下站務人員
從府中快
所以就再從亞東回來
座捷運玩
從府中一下
就可以看到很明顯的指標
當然也有問一下
問的人說有一段路喔
還好阿
我們一路上買買又停停
東盪西遊的
看到板橋媽慈惠宮正在舞獅
每次看要拍
都沒有這次拍得清楚
實在又可愛
慈惠宮是板橋很有名得宮廟
延著路走
看見這窗格
直覺應該在這兒
看見這
花園真到了
先生問我板橋林家花園美還是霧峰林家花園美
霧峰萊員並沒去過
上次去的是霧峰林家
兩家大致一樣
只是格局大小
但板橋林家大多了
光這條路就發思古之幽情
所有的時間都在這兒停駐
板橋林家細緻多了
每一扇窗斐都有他暗喻得祝福
而窗不只是窗
竹暗喻有德行
秀琴姊姊難得跟我們出門
新北市居民憑身分證免門票
今日我們不急
就跟著導覽一起來進入風華得時空
林家花園真得美
您身處在一地的大宅中
視眼望見的就是細緻的工藝品
我們看得霧煞煞
這扇窗斐
說的是鴻福齊天
位在旁書齋旁的花瓶
正前方就是大門
小小的一扇大門
從小窺大
做人道理不也如此
不要自己說自己多厲害
透過做事可以看見一個人修養與能力
在旁邊有一長條的廊道
分上下兩層
好天氣走上面
雨天就走下面
隨時都可以賞花開花落
汲古書屋
汲取古人的智慧
真有氣度
先來了解林家緣起
清 乾隆43年(西元1778年),林應寅自中國福建漳州龍溪來台至淡水廳新莊(今臺北新莊)
設帳授徒,從事教職。並於乾隆50年(西元1785年)時返回福建龍溪。
據專家考證,林應寅應是林家最早至臺灣的先祖。
次子林平侯於16歲時(乾隆47年)渡台尋訪父親,
並受雇於米商鄭谷之家。但林平侯極有經商智慧
鄭谷慨然借予資金幫助他創業,當年臺北淡水河航運暢行
稻米運銷為貿易大宗,林平侯以運米為業,
又逢林爽文事變,稻米價格高漲,林平侯既為米商,在運米業上獲得了極為豐厚的利潤。
所以要努力也要有時機
後來林平侯與竹塹林紹賢共同經辦臺灣鹽務,更累積了不少財富。
當時林平侯年已40,於是衣錦還鄉,
返回中國捐官,擔任廣西柳州知府共7年。
後來林平侯無意於仕途,於是在嘉慶21年(西元1816年)辭官返台定居。
但是當時臺北淡水有嚴重的漳州、泉州人械鬥的事件,
為了避禍,林平侯在嘉慶23年時,
遷居至大嵙崁(今桃園大溪)的三層(今福安里)定居
並興建巨宅、築大嵙崁堡防禦亂民、開墾田地、築灌溉水圳,田租收入大增。
此後林平侯多次協助官府平定民亂,
並籲請朝廷興建淡水城。
道光27年(西元1847年),林家為了收佃租方便,
在枋橋(即今板橋)建弼益館,此為林家在板橋地區構屋的開始。
林平侯生有五子,依次為林國棟、林國仁、林國華、林國英、林國芳
分別管理林家的五個家號(商店號):飲記、水記、本記、思記、源記,意為「飲水本思源」,
並以「本源」為總家號。
林家五子中以林國華與林國芳兩人最為賢能,承繼家風,勇於開拓本業。
此時漳州、泉州人的械鬥事件仍未平息,
為了避禍,兄弟二人在枋橋漳州籍居民的邀請之下,
林家於咸豐元年(西元1851年)於枋橋弼益館旁興建三落大厝,
並於咸豐3年落成後舉家遷入,咸豐5年開始籌建枋橋城以抵禦泉州人騷擾。
不久後,林家開始在大厝後興建園林庭園,
並且聘請文人呂西村、謝琯樵等名士擔任西席(即家庭教師),
為北臺灣帶來不少文化氣息。
林家第三代的林維源、林維讓承繼了前兩代的開展,
在短短三代之內成為臺灣的鉅富,林維源並且在清法戰爭後,
大力協助臺灣巡撫劉銘傳進行番界的拓殖、地方實業的推廣與撫墾制度的推行。
今日遊客所暢遊的林本源園邸,也是在這一代的經營下成長至顛峰。
所以政商相通
但林家是以善加善
算是賢達人世
有錢並不代表有智慧
但林家不但懂得儲蓄錢財
更不忘要儲存智慧
汲古書屋
雖然看不到過去浩瀚藏書
但汲古二字就足以證明用心
汲古書屋的主要功能是藏書及讀書,仿明代毛子晉之汲古閣而命名
汲古書屋外觀是一座三開間並帶軒亭的建築,其後皆設格扇門,以利通風及方便出入。
汲古書屋本身部份原為平頂構造
大約在日治中期才改為目前所見的兩坡落水形式
作為一座書屋,其窗格子均採取簡潔大方之形式。
屋前之軒亭造型高聳華麗繁複
使用「卷頂」推測是受了南洋外邦建築的影響。
這扇燈讓我想到一室
亮起一盞燈的燈火通明境界
對於封閉的社會
如何看見外面
導覽老師說這扇門有機關
我們就跟著他玩著
也領略古人的智慧
而這漢隸也是級品
在曲巷中
我們進入方鑑齋
這美麗的戲台
後這幅屏風可是有玄章
方鑑齋,為昔日讀書之所,平時亦是騷人墨客,吟詠唱和之處。
齋前鑿池,池中設有戲臺,凸出於方鑑齋對岸水域之中。
齋右側依壁,假山層疊,沿假山有小徑可通往戲臺。戲亭備有太師壁,夜間清歌抑揚,饒富生機。
本區域以水院為中心,周圍布置屋舍、戲亭、迴廊、曲橋與假山
齋前軒亭與戲亭隔水相對,互見水中倒影,是傳統園林設計「對景」的技巧,不但景致變化豐富
這是借景用的假山
華人喜歡用山來造景是取其靠山之意
導覽人員細膩的一一提醒
這是戲台
前面的憑欄較低
而對向的人可以透過距離
看見這頭表演的人
在這而走路是要放慢腳步
因為透過每一個向道的轉折處就會因綠景不同
產生不一樣的風情
這次因為有導覽人員
我們可以暫當林家人
遙想當年庭園設計的用意
台中霧峰林家花園
我並沒去
我只有去它們的主建築群
所以兩地林家花園
實在很難比較
應該也不能說是比較
但我喜歡霧峰林家的戲台
與此相比
更具設計意境
坐在此望彼
耳聽清音雅曲
目觀柳瑤水姿
有錢人培養自己的藝術涵養能力
真是妙
而我們貴婦當然也要來搔首弄姿一番
來青閣
是昔日賓客之地
更具富麗堂皇外
每一設計處都蘊含濃濃祈福之意
而這來青閣倒是我來過多次林家花園首次進入
來青閣為昔日招待貴賓及貴賓下榻之處,
亦為俯覽橫虹臥月的虹橋與定靜堂間植百花之所。
登來青閣遠眺,大屯、觀音等山憬然入目,故名來青;為全區最華美的建築物。
原先沿著迴廊前來的牆上雕有周凱的書法及謝琯樵的竹畫,
可惜早已剝落不全,經修復完全的只有道光十六年周凱題「朱子讀書樂詩」。
閣的兩側設有庭院,
以花牆做區隔,牆上鑿設漏窗,
造型優美富函寓意。
閣前有一戲亭,林園當年戲班子粉墨燈場演出娛賓。
雖然時間帶了了霉味及粉塵
但是來青閣的美卻難以被抹滅
有鄰家的恢宏大度
及藝術涵養
雖然我已經忘到差不多
但是強烈建議
來參訪林家花園一定要聽導覽
而且一定要帶身分證省門票
這椅子真的很有位
雖然不是我的菜
但造工精緻還是喬的見
二樓不能上去參訪
但是站在一樓往上看
光影婆娑如謎般的房間
吸引我想上去看當年待客的行頭
我們從迴廊中來到了香玉簃
林家用來觀賞花卉之地
可見林家雄力
導覽說林家有錢所以可以買官來做
對當時的政府提共很多金援
昔日繁花似錦而今已不見蹤跡
如同過去的時代
已難再回
空留景讓人憑弔
香玉簃後段就是月波水榭
在這裡看到藻井的水美
陽光灑射下波光粼粼
在這裡光影這水波倒影
就已是人生一大樂事
這也是我現在有這心情可欣賞
過去應是快馬加鞭加速走過
水不就是水嗎
所以應該是說現在已跳脫看山已不是山了
林家花園的美是很多電影人很愛用的場景
最近看到電影血觀音
就把林家花園拍的美的脫俗
定靜堂名係取大學「定而後能靜」,
林維源親題,為光緒元年堂名匾額,
為園中占地最廣的建築,它是四合院,前後進之間均以亭相連。
兩廊不設門窗,直接面向天井。當時做為宴會場所,
堂中開敞的廊亭可以擺酒席,
約可同時容納一百多人用餐。
定靜堂之外觀有些像住宅,
兩側的圍墻是用八角花磚砌成,
墻上有蝴蝶及蝙蝠的漏窗,代表「賜福」。
琴姊難得出來開心的一直笑
牆壁上的磚導覽說有分陰刻跟陽刻
我只能說太厲害了
定靜堂真的寬敞
站在裏面有一種大宅門感
自己也變身成貴婦
走啊走在庭園裡不由得羨慕起林家貴婦們
但是想想我們每天走東往西都沒問題
而林家的婦女們就只能在這庭院裡走來走去
看到熟悉場景也看膩了
所以我們這些鄉巴佬
也不須費心羨慕了
它的方位與三落舊大厝一致,關係也很密切,
可能是園內較早期的建築,當
年由此可遠眺觀音山下田園裡農夫耕作。
其本身亦有檔景的功能,
使人不能一眼望穿大水池與假山壁。
以觀碌樓為中心,
旁又有曲折之迴廊,順此迴廊遊走,
每有山窮水盡疑無路之感,那知峰迴路轉,
又有一片幽靜的小天井又出現在你眼前。
樓前小院圍有書卷形花牆,俗話說開門見山,
這而卻是開門見書,大概隱喻開卷有益吧!更使人著迷的是牆上有,
登樓眺望,面對觀音山下一片田園,阡陌相連,
田家風景盡數眼底,恍若置身圓明園之「多稼如雲」,故名。
花園中有很多這種漏窗之美
很簡單的線條
卻有很深厚的祝福意味
水果形漏窗,取用石榴、南瓜、仙桃於柿子為圖案,福、祿、壽、喜之意。
而這美麗的木柵欄關的是孔雀
美麗的孔雀羽毛總與富貴牽上線
彷彿鳳凰般讓人親眼看見
而林家竟可將孔雀關於家園內
可見其雄厚的財力
從這個機動的洞就可以看出過去設計的巧關
所以人總是不為困境所困
乃至於人腦袋是活動
也是演自於大量的閱讀
閱讀展智慧
連孔雀庭的這麼美
這次透過導覽更加清楚林家的脈絡
也是知想民初時代的一部政治動盪史
讓我想到血觀音電影情節
一層一層撥開
才知曉最恐怖的人竟是笑裡總藏刀
而經過一年才將此遊記完成
乃至於林家花園的一部歷史
後來想想就是單純賞景才是散步最大意義
而林家的一頁歷史就留存於茶餘飯後話題吧
2017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