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IMG_1208.JPG  

話說這ㄧ天本來要去順天醫院喝嘎逼看古蹟

從大橋頭二號出口

先看到延平教會

轉過來太平國小

就在它的對面看到仁安醫院

仁安醫院裝飾並不繁複

1927年柯謙諒開設大稻埕重要醫院之一

轉角七開間二層樓店屋建築

轉角立面作圓形山頂

上面裝飾花草泥塑浮雕

邊柱頭以問柱頭做凸柱雕花圓球收頭

邊柱立面以白磁磚和洗石子相間

有一種樸素之美

IMG_1241.JPG  

今天真的是大賺

仁安醫院是整座醫院直接轉給政府

已將近百年歷史

但是裡面的物品有專人保護看起來一點都不老舊

對於仁安醫院歷史一起來看看

柯家先祖來台乃起源於一位寡母帶著三子渡海來台,逐漸傳衍後代,枝葉繁盛,

直至第六代柯郎(柯謙諒之父),於今大稻埕及台北橋一帶開墾水田並種植茉莉花。

由於柯家家族與淡水馬偕博士之家家族後代有姻親關係,也深深影響柯家與基督教及從醫之淵源。

由看診內容來看,柯謙諒醫師可謂是博而廣的綜合科醫生類型

包括小兒科、牙科、婦產科、耳科乃至花柳性病等無所不包,最擅長且負盛名之處在於處理難產,有多次救助難產病例。

 

(資料引用自:臺北市社區營造中心)

 

IMG_1211.JPG

這是藥櫃

有錢人又有生活質感

儘管經過歲月的累積

但今日看這櫃子依然有型

IMG_1240.JPG     

從側面看藥櫃

絕不死板 儘管顏色陳舊

但這經過設計有點類似瓶身的櫃子

卻很吸引我

在這家醫院

我看到很多生活質感

富而有感

 

IMG_1237.JPG  

紳士帽

跟呢隆軟帽生活上的質感

仁安醫院是祖孫三代經營

這是原汁原味的問診台

IMG_1231.JPG IMG_1233.JPG IMG_1235.JPG IMG_1236.JPG  IMG_1212.JPG  IMG_1234.JPG  

雖說百年前

但開刀房x光室一應具全

一樓是診療室

二樓也有診療室喔

IMG_1216.JPG  IMG_1218.JPG IMG_1221.JPG IMG_1222.JPG IMG_1223.JPG IMG_1226.JPG  IMG_1232.JPG  

二樓診療室為狹長型

空間不大

但字畫與簡單的家具

在簡單的空間各自扮演自己的角色

清心自在

外在的雜亂確實會影響內心的寧靜

以前喜歡開放式的陳列方式

現在我喜歡通通通裝進去的

外表像北歐風

外面還有很多空間

除了演講的地方

還有會議室

我好喜歡這空間

它有濃濃的台式風味

我也喜歡眷村風格

因為這兩者在我的生活中

都各自扮演綜合角色

IMG_1215.JPG  

看出真章嗎

內有文字  這是柯

也算是他門的家徽

老闆娘自己設計

以當時民間女子能有這設計能力實屬不容易

位於臺灣臺北市大同區

過去是柯謙諒所開設的醫院

該建築在2001年曾入選為臺灣歷史建築百景之一

後來在2021年8月5日正式公告為臺北市直轄市定古蹟

該醫院所在的地區在日治時期的行政區劃為太平町

有不少臺灣人醫生在此開業

安醫院過去與艋舺的朝北醫院並稱,有「北仁安南朝北」之說。

仁安醫院在昭和二年(1927年)開業

院長柯謙諒是臺灣總督府醫學校的公費生

於大正六年(1917年)畢業。

該醫院的看診範圍從小兒科、牙科、婦產科、耳科到花柳性病都有,

中最有名的是處理產婦難產

2003年,柯家後代將仁安醫院全棟建築物連同土地捐贈給臺北市政府]

2021年4月26日,臺北市文化資產審議委員會通過將該建物指定為古蹟

以上資料來自維基百科

  IMG_1239.JPG  

診療的項目真多

算是綜合醫院

IMG_1213.JPG  

看出門上的文章嗎

有官帽隱喻代代出狀元

史料記載

外省人當官機會多

本省人當官機會少所以就行醫喔

看來我家也來給它用些隱喻

雖不是好也人有錢可到處花

但也可學學好也人的附庸風雅

IMG_1230.JPG  

小朋友說這是蘿蔔葉

這教做棕梠葉喔

  

 

IMG_1228.JPG  

IMG_1242.JPG  

從這個門進去

也是以前的掛號處

這間建築已成為台北社區營造中心

有空來領略舊時生活之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青睞拼布生活工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