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們三天住的天悅飯店
隔壁飯店
簡單整潔畫一另有一種整齊美
第二天行程是沿著西子灣坐文化公車一路企淘
吃完早餐後看到飯店後側有一大陽台
具有歐風
我與女兒在此留影一番
經過前一天的折騰
其實一臉都尚未睡醒
應該說到了將近五十的年紀
真的身體不動
越來越不如前
不過這兩張照片看起來尚可
自我感覺良好中
老二身材就好多了
飯店位於高地上
從陽台望過去還可以看到遠方的85大樓
第二天的行程沿著西子灣搭文化公車
但去了鐵道故事館後重新洗牌
二度重遊故事館
對於火車迷而言
這真是非常棒的地方
故事館本身是高雄港車站
也是原來的高雄車站
移換新地後
舊地變成故事館
所以有很多很棒的資料
有歷史的金庫
這套衣服是車長用的
可以拿來體驗喔
因為本身是車站
外面當然有月台
也會有很多火車
就月台搭配新草地
蓬勃發展中
二十分鐘後大家忍耐不住熱
但文化公車要四十分鐘後才會來
只好吃冰
一下捷運站發現租一天車只要100元
大家紛紛租車
有了交通工具視野就變成不一樣
而且高雄路大車子少
步調慢車子開的不快
一群十二人的車隊
穿梭於大街小巷中
真的很好玩
來到位於鼓山國小對面的武德殿
前台三座武德殿
台中 台南 高雄
台中今年剛去
十幾年前去過台南
高雄第一次來
武德殿有含意
振興武道
小學時還是瘋狂迷 好小子 這本漫畫
主角讀書總考零鴨蛋
但打起劍道來就不一樣
日本殖民台灣時
將武術文化帶進台灣
看看文化郡地方文化館怎麼說
武德殿發源於日本的警察系統,是練習武道的場所,之後再擴展到城市與學校。
台灣曾是日本的殖民地,統治者自然會引入各種日本文化,
以其在殖民地上形塑母國文化,在文化上是如此,
在建築上自然也不例外,武德殿就是在此種因素的影響下傳入台灣。
警察肩負社會安定、人民安全之責,經常必須面對盜匪及不法之徒,
因此必須習得防身的武藝以求自保及保護人民,
因此武術對維護治安的警察就格外重要與必要。
因此在明治28年(1895)於日本京都成立的「大日本武德會」,
其會員以警察為主,其所建的武道場建築,稱之為「武德殿」。
當日本統治臺灣時,日本警察系統就影響到臺灣。
因此臺灣的武道文化就由當時的日本警界引入、主導及發展,
在警察系統的推動下,當時的臺灣州、廳、郡等都陸續興建起「武德殿」。
大正13年(1924)高雄武德殿於湊町四丁目完工,即由高雄警察署管理與使用,
即今鼓山區登山街36號鼓山國小後面、中山大學西子灣山洞左側,為日式磚造建築。
日本在全台各地興建武道館,以提供公務員、警察及學生作為練武場所,
男生必須學習柔道、劍道或角力(相撲),而女生則以射箭為主。
並每年在台灣各地先舉辦武道大會或演武大會,選出優勝者,
再集中至台灣地方本部武德會進行決賽,以發揚武士道的習武精神。
其建築內部主要分兩大部份,東邊為學習劍道區,西邊則是學習柔道區,
約可容納一百人,屬當時的警察署管轄,(即今臨海二路與臨海一路交叉處的永光行)。
二戰後交由鼓山國民學校代管,並曾權充教職員宿舍,
後無人進駐,因而呈現荒廢的狀態。
民國88年(1999)高市民政局審定為古蹟。
民國92年(2003)文化局成立後,即積極進行整修規劃設計,
歷經一年修復,於民國93年(2004)12月完工,
民國94年(2005)4月委託社團法人高雄市劍道文化促進會經營管理,
為本市第一座非營利古蹟委外案例,也是全台第一座以原始功能再利用之古蹟。
【建築風格】
武德殿建築兼具「佛寺」、「宮殿」、「神社」三類建築之空間元素,
並加入武術活動之使用機能,形成特有之空間形態。
這是高雄武德殿特有的標誌
劍與跋
別的地方可沒有
高雄武德殿其屋頂為「入母屋」形式(同中國之「歇山」),
正面入口為「唐破風」形態
簷下有對稱立柱,前有三支一組的立柱,
後有一支立柱與兩支附壁柱之組合,形態接近「托次坎柱式」
這一百年老榕在此看見過去的歲月
就這樣靜靜的看著
這一天 天空很難
海風很熱
但我們一群人就坐在簷下
偷得浮生半日閒
聊聊閒事
看著雲一朵朵飄過
看看這寬大的空間
我真的在這裡小滾一下
我喜歡日式建築就是這份自在
人生至此能有這份甜適
還需要很大的智慧
如果不急
真的可以做很久
而且整座就是純日本風
跟人說您去日本
一點都不懷疑
孩子喊餓了
我們只好覓食去
武德殿下一次我還會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