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IMG_8018.JPG

這一天到慢動作上彩繪課

慢動作咖啡店在中山北路一條通巷內

十八歲那一年來台北找理想

那時認為中山北路總是住著很多好野人

比起承德路

她總多了一份高尚跟氣質

貴婦感

在中山站旁有很多老房子這

這家日式風味的鑰匙店保留舊時氛圍

每看一次就想到童時的情景

往前走就是負責身心障礙的古蹟

也是一棟很漂亮的建築

有一次經過側身看到差點流口水

太漂亮

期時後面還有當代博物館

舊式市政府

比起新政府建築有特色多了

就像東京車站雖然是古建築

但在資訊快速氾濫的新時代

它的美卻讓其他新大樓怎麼比都比不上

 

 

 IMG_8023.JPG

想說待會還會繞回來

已先走到辦事處去

今天最主要是要領學生的證書

所以還是快快過去

我從障礙館旁繞過去循著巷子

發現不同的新天地

木門木窗配上磚牆

古色古香

有一種質樸的味

 

IMG_8024.JPG IMG_8025.JPG IMG_8026.JPG IMG_8027.JPG IMG_8028.JPG

這些老房子已破舊不堪

但裡面還有住著人

貓兒也住在這

跟著殘缺的洞

自由進出

這裡已經被規劃為都更區

很快這一切又要成為歷史

IMG_8029.JPG

用完午餐我再度回到這棟美建築

 

IMG_8030.JPG IMG_8031.JPG  

對仗工整的窗戶

我大起膽來往內一走

一切都還凌亂中

不知是甚麼樣的情形

身心障礙福利會館 看看文化局的介紹

 

原為日治時期臺北市簡易宿泊所、

內部空間旋兼作職業紹介所之用,

俟1930年公設質舖遷入合署,

為本市社會福利服務發展之歷史見證。

光復後曾為本市衛生院、性病防治所

,現作為社會局身心障礙福利會館使用。

IMG_8046.JPG IMG_8047.JPG  

 

台北市衛生局舊址位於台北市中山區長安西路15號,

為1930年台灣日治時期所蓋的兩層樓磚造建築

該建築採折衷主義,特色是外觀簡潔的現代建築,但木窗,橫帶裝飾仍夾雜古典意味,

整體表現出30年代的歐風氣息。

另外在內部方面,該建物樑柱,樓梯等結構部分採用原木打造,

讓迴廊與走道等內部裝潢呈現不俗的另外典雅風味。

 

二戰前,該建物為台北州地方政府公設的職業介紹所

一者提供介紹工作的服務,一者則訓練失業者工作技藝,

以助重返職場。

1945年,台灣國民政府則將其作為台北市公共衛生的執行場所,

謂之台北市衛生院。經過數度更名與升格後,1967年,該單位更名為台北市政府衛生局

 

1994年,因應台北市政府從台北市政府舊廈遷出,該衛生局亦遷入萬華區西門町附近

。所留舊址,亦因極具保存價值,於1998年被宣佈為古蹟

 

2000年,台北市政府將其建物移交為社會局接管,並計劃將該場所挪用社會救助使用。

2002年,台北市政府利用部分公益彩券提撥的法定福利基金修繕該舊址。

 

2003年8月,全台灣第一所「身心障礙福利會館」於該建物成立。

對外開放,設有餐飲,咖啡廳的「台北身心障礙福利會館」

不但將其收入全數投入社會救助外,也提供身心障礙人士就業機會。

 

以上是維基百科介紹

IMG_8056.JPG IMG_8057.JPG

我應該是上了年紀

對於磚紅色的牆愛得不得了

尤其在光線下照的閃閃發光

IMG_8059.JPG

IMG_8061.JPG

屋頂上開圓洞窗,並有橫帶裝飾,整體設計饒富趣味。 

屋頂原是半圓筒狀,今改為斜頂以利排水

IMG_8064.JPG  

大馬路上車來車往

不太好拍

這棟建築物乍看彷彿沒甚麼

但每轉一個彎就可以看到他細膩的部分

很開心看間他舊物新用

年代一年一年換

舊建築是過去的足跡

將它融入新景

不但有過去的風雅

加上現代的摩登

各自領取風騷

生命來就該如此

不是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青睞拼布生活工藝 的頭像
    青睞拼布生活工藝

    青睞生活手作

    青睞拼布生活工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