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IMG_2385.JPG

離開了鹽水

我們繼續往今天得目標-後壁

IMG_2386.JPG

因位居月津之後所以叫後壁

另一說是有一位侯伯

叫久了就變成後壁

IMG_2387.JPG

車子要進入後壁

看到這天鵝湖

正在整修中

IMG_2390.JPG

怎麼會有這美麗的湖泊

是新營鄉的天然湖泊

這裡是提供附近農田灌溉補充水源的簡陋蓄水設施

經過整建後

看到有拱橋

還有環湖步道

光雕景觀橋

湖畔荷花園

IMG_2392.JPG

IMG_2396.JPG

IMG_2397.JPG

這些設施讓人漫步其中更加舒服

雖然無緣進入

也恰巧部分步道整修

但暫就享受這水氣就很舒服

IMG_2398.JPG

IMG_2400.JPG

到後壁最主要是要看菁寮

菁寮是要看什麼

就在菁寮國中是一大片的農田

完全無阻礙

看過去就是一片綠油油

真得很舒服

沒有高樓大廈

沒有多餘的東西

很純粹

就是綠油油的稻田

這也是台灣鄉村一貫的景色

一直都是這麼美

但人類從過去嫌這兒簡陋

而今卻渴望回歸田園

萬事項物皆在人心

來了來了

就是要看這金字塔

這是菁寮教會

特殊的造型得過獎

真得遠遠就可以看到這金字塔佇立在鄉間

由德國建築師哥特佛萊德.波姆所設計

他於1986年得過普立茲克建築獎後

這教堂在台灣的建築價值與時代意義更加受到重視

在歷史建築百景徵選中它可是第23名喔

IMG_2408.JPG

聖十字教堂的建築是由四個角椎尖頂組成

分別為鐘樓 聖洗堂 聖殿 聖體小堂

外觀都全部包覆鋁皮角椎尖體

上面還有不同基督信標記

分別為公雞 鴿子 十字架 王冠

指出這些禮儀空間的特殊意義

IMG_2409.JPG

看看這可愛的稻草堆起來的台式金字塔

而這形狀像秋收之後田間稻草堆的四個尖錐物

形狀很像帳棚

意思很符合人意

天主居住在人間的帳篷

好可惜大門得公雞造型沒拍到

IMG_2420.JPG

這是鐘樓

IMG_2425.JPG

IMG_2424.JPG

上面還有可愛的牌子寫著

請勿自行敲鐘

而這句話好棒棒喔

看它乘著雲彩降來

眾目都要瞻望

IMG_2423.JPG

IMG_2424.JPG

剛剛得台式金字塔就是告解室

好可愛喔

讓我也想進去根神父說說話

一個童話風有很俯合鄉村味道的告解室

IMG_2427.JPG

IMG_2424.JPG

菁寮成為觀光勝地是因為紀錄片無米樂

崑濱伯與他的好友一生為種出無毒有機米

辛勤努力的耕耘

IMG_2410.JPG

平常日沒開

假日才開的米食館

IMG_2411.JPG

站在這條路上

來往的車輛是很少

所以可以放心的暫在這裡欣賞這片綠油油的自然景色

以及廣大的農田帶來視覺的寬闊感

很舒服的氛圍

我們在這裡發現土溝離這裡不遠

土溝藝術村

後來跑去雖然沒有找到多少

但又深入台灣一角落

IMG_3881.JPG

菁寮除了教堂外

國小也是驚喜處處

IMG_2438.JPG

雖是鄉間小學校

校內卻擁有三座古蹟

中正堂

IMG_2439.JPG

全棟木造

民國九十二年公告為歷史建築

後壁區最早設立的小學

首認校長是日本谷義廉

起出整個學校大都是日式建築

後來大都拆了留下禮堂 辦公室 和升旗台

IMG_2446.JPG

禮堂方位坐東朝西

磚木混和建築

基座洗石子

牆面為木製雨淋板

旁邊有一些椼樑斜撐木

IMG_2447.JPG

建築風格不只日風格,巴西利卡世矩形集會工間

IMG_2448.JPG

IMG_2449.JPG

斜屋頂

舖鋼板屋架則木製

IMG_2451.JPG

IMG_2453.JPG

內部空間就是講堂 講堂 玄關

IMG_2454.JPG

IMG_2455.JPG

IMG_2456.JPG

室內空間非常寬大

在裡面覺得清涼

儘管外面冬陽高曬

這學校給我很大的好感

除了美麗的建築外還有環境

IMG_2457.JPG

 

IMG_2459.JPG

我們繞到後面去

想去找升旗台基座

IMG_2462.JPG

IMG_2463.JPG

IMG_2464.JPG

有種菜菜外

還有昆蟲的培育

還有羊 鵝

IMG_2465.JPG

IMG_2466.JPG

IMG_2467.JPG

看看這一座森林簡直是森林

先前做功課

知道這裡有兩座屋即一個升旗座

為了找升旗座而進這個學校

我跟先生兩個人不斷哇哇哇

因為這座學校的樹種的都比大安森林公園還要高

而鬱鬱青青的氛圍讓人很想走進

但我們擔心時間不夠

只能眼觀而沒有進褻玩焉

校園中的森林

連台北市升學率高的學校都無法擁有這大自得美色

IMG_2470.JPG

無意中找到升旗台

1931年升旗台就蓋好了

本來是鐵製

因為第二次世界大戰被鋸掉當做炮彈原料

之後就改用木製

一直用到民國七十二年後

就被閒置至今了

IMG_2471.JPG

繞過升旗台後

就看到漂亮又大的操場

IMG_2472.JPG

下課後的操場一片寂靜

在這裡的孩子真的很幸福

我們瀏覽櫥窗

看到孩子畫得害羞的三太子

直心阿

不多想的心

就單純畫出來

IMG_2473.JPG

而這些冉冉升空的天燈畫的真的像飄在空中

IMG_2474.JPG

IMG_2475.JPG

和禮堂同為合是建築的辦公室

在藍天下閃閃動人

材質也是磚木合製

IMG_2476.JPG

入口門廊造型類似唐破風

雙波洩水屋面形式

IMG_2477.JPG

IMG_2478.JPG

IMG_2479.JPG

IMG_2480.JPG

我繞到後面時看見這蝸牛

第一次長那麼大看到蝸牛在樹上

而且還這麼肥潤

鄉下甚麼沒有

就這自然味遠遠超過城市

IMG_2482.JPG

IMG_2483.JPG

內部空間是家長會使用

還有教學器材放置空間

IMG_2484.JPG

 

IMG_2486.JPG

IMG_2487.JPG

菁寮國小在民國85年開始推廣宋江陣

因當時的陳唐山線長非常在意傳統文化

當時王壽隆校有感覺當時技藝的流失及老藝人逐漸凋零

想說透過金獅陣

讓學生達到休閒 健身 即傳承三合一理念

當時地方耆老非常贊成

並由當時在地的技藝老師願意傳承

一直到今天

不但榮獲多樣獎項

還到各地表演

在世運都可以看到這群可愛孩子得蹤影

這下午去到禮堂時

孩子正運用下課時間要練習

IMG_2488.JPG

看完了學校

我們回到老街上

這米倉沒人顧管

就任由人進出

IMG_2489.JPG

盡管外面很熱

但進入米倉內一面涼爽

應該來自於這挑高的屋頂

讓風可以自由進出

IMG_2491.JPG

剛好來了一群校外教學的孩子

空氣中充滿了孩子嘻笑講話聲

以及導遊嗶嗶哨子響聲

IMG_2492.JPG

牆壁彩繪大大的字

因為是後壁的農會

所以就叫後農

IMG_2493.JPG

IMG_2494.JPG

這裡的老街很特別

都會做上框框介紹

也因為如此我們才找到崑濱伯

崑濱伯也是因為拜了影片之後大紅

我想應該來後壁的觀光客都會找他拍照吧

而整個菁寮都是冠上無米樂的故鄉

IMG_2495.JPG

IMG_2496.JPG

IMG_2497.JPG

我們來到旅遊中心

想看看這裡有甚麼資料

後壁的旅遊資料都放在路邊一個小盒

有蓋子的喔

形狀很像放筷子的筷桶

IMG_2428.JPG

IMG_2498.JPG

非假日吧

所以很安靜

但也可以不用像擠菜市場一樣

服務人員很客氣

台灣的觀光業真的進步很多

IMG_2499.JPG

看到大量的藍色客家花布當做窗簾

真的很好看ㄟ

IMG_2500.JPG

IMG_2501.JPG

IMG_2502.JPG

而這些可愛的童話風彩繪

也讓這裡添加很多年青的味道

若不是無米樂這部紀錄片關係

後壁應該如同台灣其他鄉村一樣默默無名

誰知一番竟然讓她變成觀光勝地

還是孩子校外教學的地方

世間事真是難說阿

這座迷人的鄉村有甚麼可以看呢

很多磚造房

IMG_2505.JPG

 

IMG_2509.JPG

IMG_2510.JPG

磚造房一堆

IMG_2511.JPG

IMG_2513.JPG

 

IMG_2514.JPG

IMG_2515.JPG

IMG_2516.JPG

IMG_2517.JPG

IMG_2518.JPG

到處都可以看的到的磚造房

IMG_2519.JPG

擁有土地得營養

蒜香藤在這裡展放它的嬌顏

IMG_2528.JPG

IMG_2527.JPG

這一片土地真的很棒

不只蒜香藤

還有很多很多美麗的花

跟種在盆中差異很大

這跟人也好像

IMG_2521.JPG

荷蘭佔據台灣時所建立的井

我也玩了一番

在阿嬤家我常常玩

我們跟阿嬤不親

因為媽媽是童養媳

所以總是有一種隔閡

阿媽對我們也不是不好

要什麼有什麼

就是不太講話

我們倒是跟阿姨很有話說

而三位阿姨現也只剩一位

前幾年媽媽特地回後龍找過去的足跡

時代的改變

我們找已找不到過去的痕跡了

水桶不能直直下去搖不到水

因為有阻力

而是要向左或向右

才有水上來

凡事都有技巧

IMG_2524.JPG

IMG_2525.JPG

這裡有無米樂社區湧泉民宿

裡面有很多台灣早期的用品

我很少碰到

但在阿嬤家到是看到很多

因為阿嬤家務農

IMG_2531.JPG

 

IMG_2533.JPG

主人帶孩子玩很多早期的農用品

孩子用奶粉罐踩高蹺

過的的足跡

想想真的很快

想想台灣真的變的差異性太大

從以前渴盼年節的大魚大餐

到現在過年已經毫無資味

只有因為放年假的喜悅

IMG_2536.JPG

來逛逛老街吧

這一家中藥行真的很美喔

IMG_2537.JPG

這跟宜蘭很像

拿來拍古裝劇絕不誇張

這間美麗的民房

是國家三級古蹟

本名是阮家古厝

IMG_2538.JPG

建於清朝年間

本來是嘉義鹿草得林姓望族祖厝

家道中落後賣給後壁許遷

後來運用拆遷技術

將它搬到現址

最後又以三甲梁田的價格賣給阮謙

以中藥鋪經營到現在已是第八代喔

IMG_2539.JPG

全部用福州杉榫接而成

沒有一釘一茅

和鹽水一樣

樓上有閣樓

但從閣樓的繪圖就知其原主人的用心

IMG_2540.JPG

IMG_2541.JPG

IMG_2542.JPG

IMG_2543.JPG

IMG_2544.JPG

我往內探

看見充滿時光味道的中藥鋪

我一直覺的中藥鋪那一格一格好像百寶箱

格格都是救人的良藥

IMG_2546.JPG

很有年記得椅子

我往裡面一直拍一直拍

主人呢

正在睡午覺呢

可以看到櫃子裡面有很多照片

IMG_2547.JPG

IMG_2548.JPG

 

IMG_2550.JPG

而在金得興藥鋪旁邊就有一家假日才營業的稻稻來餐廳

道道來就是慢慢來

來到後壁受到氛圍的影響

一定會稻稻來

IMG_2551.JPG

IMG_2553.JPG

IMG_2554.JPG

IMG_2556.JPG

IMG_2596.JPG

順著這條街往後走有一些沒人住的空老房

在這鄉村中很難看到年輕人

大都是上年紀的人

土溝更是

IMG_2560.JPG

IMG_2561.JPG

IMG_2562.JPG

走到後面我們又再走回來

IMG_2563.JPG

IMG_2565.JPG

看看這家進成自轉車店

自轉車是甚麼車

就是腳踏車

日文漢字是自轉車

我在網路上找介紹這家店的資料

看到一位年輕女孩子吳佩珊的部落格

介紹這家店

算算她應該是大學生

年輕人願意研究這種老掉牙的東西

很棒

1926年創立主人黃添丁

自台南拜師學藝後回菁寮開店

最初以販售武車(載貨)及文車(淑女車)為主

黃添丁的兒子黃協成十六歲一面種田一面跟父親學技術

繼承之後擴大營業

早年腳踏車室主要工具

老闆待人誠懇服務品質又好

在當時是四間營業最好

IMG_2567.JPG

生鏽的木板說出經過得風霜

戰後初期買腳踏車可是奢侈品

有錢人都喜歡買腳踏車當作嫁妝

讓人家看看疼惜女兒及愛護女婿的用意

70年初機車出限腳踏車下坡了

連大型販賣店也賣起腳踏車

現在大都以販賣零件及修理為主

IMG_2568.JPG

IMG_2569.JPG

這幾年因為科技進步

很多古老行的職業已漸漸不見

但是腳踏車卻因為休閒風關係

再度紅起來

世界事百百種真是難講阿

只有與時俱進吧

要不然只會被遠遠的拋在後後後後後面

IMG_2570.JPG

IMG_2571.JPG

而台灣大花布也是一頁傳奇

這種在地聳因為外國人喜歡

maman來台灣實也很喜歡這種屬於台灣味

是我們自己覺得spp

這家老闆娘說這抱枕賣得多好

色彩鮮豔擺在素色的沙發上真得是很迷人的色彩

IMG_2573.JPG

後壁的觀光也特別

都會在商家前面刊上一塊牌子

說明這家店的特色

崑濱伯也是其中一家

當年無米樂紀錄片在戲院上映

說明台灣農夫一種順天配地的堅實個性

IMG_2574.JPG

我們不免俗也要來崑濱伯家走一走

崑濱伯不在家

只有她太太在家

很實在的一名女性

對於我們的進入

他沒有特別的招待

一樣坐著包著它的種子

IMG_2575.JPG

無米樂是顏蘭權和莊益曾共同執導的台灣電影

說的就是經療四位老農民勞動的身影與樂天知命的故事

從他們身上可以體會敬天愛地愛人惜物的精神

IMG_2576.JPG

也因為如此菁寮成為著名的觀光景點

導演的拍攝手法是用貼近現實的紀錄片

以平實手法描繪台灣農民在外在環境不允許中

如何延續稻作農業

雖然劇情平實沒有大起大落

卻更具說服力

少件的優良紀錄片還贏了當時的院線片

當時票房有2000萬元收入

IMG_2580.JPG

IMG_2581.JPG

也捧紅了崑濱伯文林伯和煌明伯

IMG_2582.JPG

所以在菁寮到處都可以看到無米樂等等字樣

IMG_2583.JPG

沒有特別等後

就想說碰碰看是否可以看到劇中主角崑濱伯

另兩位主角已做古

崑濱伯也因為白內障讓眼睛呈現白霧之狀

歲月催人老阿

IMG_2584.JPG

買了一包崑濱伯的米

他的米真的很好吃喔

熱涼都好吃

IMG_2585.JPG

看完崑濱伯繼續往前走

非假日的關係

很多店都沒開

這也顯是最原始得菁寮

涼爽的風中有慵懶的風味在

IMG_2586.JPG

 

IMG_2588.JPG

 

IMG_2590.JPG

IMG_2591.JPG

IMG_2592.JPG

IMG_2593.JPG

IMG_2594.JPG

IMG_2595.JPG

 

IMG_2599.JPG

IMG_2600.JPG

兩三個小時把菁寮逛個大概

回到農會

看見斜前方有一做美麗的豪宅

IMG_2601.JPG

IMG_2602.JPG

因陽光得炙熱讓像雞無法掰出正確的色調

也因為頻遭小偷豪宅鎖上門

不讓人親近

IMG_2603.JPG

黃家古厝1928年建立

巴洛克風格

西洋加傳統建築融合

建材大都是洗石子和紅磚

兩側間廳堂對稱的以八角式凸出

再搭配綠色的窗戶

而黃腳古厝正面背面兩側都可以看到罕見的山牆

標示著唐號紫雲

前面山牆還有荔園衍派

這家美麗的房子已經不開放

也不需難過

台灣這樣事情不少

珍惜

IMG_2604.JPG

在此向菁寮說聲再見

我們要去看後壁車站

IMG_2608.JPG

在車站前有無無樂紀錄片四位主角的銅像

還要在加上老牛一隻

南部有四間木造車站

後壁車站 林鳳營車站 保安車站 竹田車站

保安車站再搭台鐵有看到

是下一次的目標

旁還還有石鼓文化園區觀賞

而竹田在屏東

就要靠機運了

IMG_2611.JPG

後壁車站是台南最北的車站

本來這一次來台男想說先來後壁

後來想想把它放在最後一天吧

說說歷史或嗎線一切早在命運中安排好

當初建造縱貫線南段時

曾家家意與曾文溪間龜畫了三條筆記線

分別是鹽水線 六甲線及後壁線

IMG_2612.JPG

鹽水覺得路境過魚彎曲冗長而放棄

也因為如此造就今日鹽水得落寞

而六甲線是因為人口聚落有限

不具效益才作罷

IMG_2613.JPG

後壁車站1903年興建

當始是通往關子嶺溫泉的車站

1911年關子嶺軌道株式會社曾鋪設後壁到關子嶺的輕軌

已利兩地之間的交通運輸

從此就可以看當時的興盛

成也運輸我曾在萍西看錯感恩有鐵路運輸讓平溪居民

有交通便利

難以見的得木式座椅

後壁車站主體建築為日是四坡寄棟頂

相當於廡殿頂

屋頂為水泥瓦

還有用洗石子當底座的Y型木柱支撐的迴廊

IMG_2615.JPG

IMG_2616.JPG

IMG_2617.JPG

IMG_2619.JPG

我繞到車站裡面看看

後壁車站遠遠比西部五小寶車站好命太多

這裡一天有將近兩千人進出

所以感覺這裡人聲鼎沸

在這非假日中還可以看到這麼多人等車

IMG_2621.JPG

 

IMG_2625.JPG

IMG_2626.JPG

 

IMG_2628.JPG

IMG_2629.JPG

IMG_2630.JPG

而這些米黃色的雨淋板

以前是漆上黑色

現在改成米黃色

多了一股歐風

好像東西漆上白色後

感覺就變了

IMG_2632.JPG

 

IMG_2635.JPG

在藍天下我們告別後壁

像意外的下一個行程-土溝前進

為甚麼要去土溝呢

因為土溝藝術村

村就是藝術村

涵括於其中得美景令我們期待

就往前吧

20161201

以上文史資料皆來自網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青睞拼布生活工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