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IMG_5635.JPG

在接近善化糖廠時

我們被這一片美麗的森林被迷住

IMG_5639.JPG

一大片直又高的欖仁樹直衝天

但是陽光灑下來的綠意

加上林中的椅子

真想坐下這裡看書

IMG_5640.JPG

IMG_5641.JPG

IMG_5642.JPG

IMG_5646.JPG

IMG_5635.JPG

IMG_5638.JPG

IMG_5726.JPG

IMG_5736.JPG

IMG_5737.JPG

原來是溪美區森林公園

這裡還屬於善化

IMG_5739.JPG

IMG_5740.JPG

IMG_5741.JPG

很美吧

IMG_5728.JPG

而這裡有一隻青花瓷的牛

非常討喜

當然是下車拍拍

IMG_5729.JPG

IMG_5730.JPG

IMG_5732.JPG

IMG_5742.JPG

上了車車行一陣後

我發現這幾棟房子很特別

在側面都畫上高高的樹幹

我想會不會是森林公園有關係

不管 先拍

真特殊

其實是覺的用心

這是一種呼應

IMG_5743.JPG

IMG_5743.JPG

善化完接著去新化

新化老街及街役場是我今天最主要的目的

IMG_5755.JPG

再進入老街前

有一整排的日式房舍

IMG_5756.JPG

這一帶就是大目降文化園區

包含武德殿及日式宿舍區

當後來我們肚子餓一路往前走時

本來想說吃飽飯後再回過頭來看武德殿

但終究遺憾

但是在好天氣中

看到這些美麗的日式房舍也是很舒服的事情

善化跟新化坦白說

我還覺的新化比較有景

因為有我想到的樓

IMG_5758.JPG

經過整理後

變成文創重點

有咖啡

點心飲料

還有好吃得初鹿布丁

我在街役場吃到時

女兒說不好吃但我覺得好吃

不會湯湯水水

IMG_5759.JPG

IMG_5761.JPG

用洗衣板當道具

又是新概念

IMG_5762.JPG

四層飲料ㄟ

沒肚子可以喝

因為實在太餓了

IMG_5763.JPG

IMG_5764.JPG

這些都是店舖

無法在裡面喝

但從外面看

完全是日本場景

而這裡大都是很有名的飲料店

可是此時我們正準備找午餐吃

不敢再喝太多湯湯水水

IMG_5765.JPG

新化為何叫新化看看唯基百科介紹

新化區在日治時期曾為極風光之市街,

當年新化地區與府城台南往來頻繁,

造就出蓬勃的商業買賣,中山路、中正路一帶,由於地處交通要道,

人潮來往,興建了大批洋樓、街屋,形成繁榮的商店街,交易極為熱絡。

走上今日的新化老街,從保留下的老洋樓,

仿巴洛克式的立面建築,講究的花紋與雕飾,

不經意的發現這邊的商家多為幾十年歷史的老商號,

與老街上現代便利商店7-11比較起來,

光線雖不明亮,貨品排列也隨性,

但走進每家商號,卻令人回想起小時候穿梭在雜貨店中

,店家吆喝買賣的情景,

彷彿當年的榮景在歲月痕跡中再度顯現。

曾經的繁華商街,現在的新化老街,散步其間,不禁喟然!
 新化舊稱大目降,是西拉雅平埔族所稱,

意即「山林之地」。

荷蘭時 期,海岸線通到現在的鹽水溪,直抵 洋仔港,

而此處乃為進出口產品的吞 吐口,早已成為商業發達的城鎮。IMG_5769.JPG

IMG_5770.JPG

難怪這裡都叫大目降

IMG_5772.JPG

IMG_5760.JPG

IMG_5766.JPG

IMG_5767.JPG

成排的日式宿舍匯聚

IMG_5773.JPG

IMG_5774.JPG

IMG_5775.JPG

 

IMG_5777.JPG

IMG_5778.JPG

轉進大目降故事館

館外有一些展覽

在風來勁有十二篇詩詞

每一篇詩詞的作者都是新化人或台南人

突然看見一位非常熟的名字

張春榮

和大專時的國文老師一模一樣的名字

IMG_5779.JPG

IMG_5780.JPG

IMG_5781.JPG

IMG_5782.JPG

和國文老師一樣名字ㄟ

當時沒注意到

照片一放上才發現和老師一模一樣

IMG_5783.JPG

寫詩不容易

要營造意境

要精簡文詞

難阿

IMG_5784.JPG

IMG_5785.JPG

IMG_5786.JPG

IMG_5788.JPG

 

IMG_5790.JPG

IMG_5791.JPG

IMG_5792.JPG

樹影搖曳

風隱隱吹

陽光閃爍

閃亮的詩詞之路

IMG_5793.JPG

而在風來勁旁就是學子道

IMG_5794.JPG

IMG_5795.JPG

而學子道就是介紹新化曾有的學校

IMG_5796.JPG

IMG_5797.JPG

IMG_5798.JPG

IMG_5799.JPG

IMG_5800.JPG

IMG_5801.JPG

從這裡可見日本時代對新化在學校的耕耘

真的很多間

越走越多過去足跡

就可以發現日據時代對於台灣的基礎建設有多密集及紮實

反觀現在倒是經濟部分政府有耕耘

但文化部分卻是牛步阿

喜歡古蹟的人都知道

很多古蹟常常被自燃而煙消雲散

IMG_5802.JPG

IMG_5803.JPG

IMG_5804.JPG

而在這片的日式宿舍中

看了一大堆飲料店

這應該也是台灣傳奇吧

光用茶就演變出來這麼多花樣

IMG_5805.JPG

宮崎駿電影製造很多經典人物

連是幽靈的人物無臉男

都是這麼可愛

IMG_5807.JPG

IMG_5808.JPG

神隱少女和龍貓的配角全都約在一起

應該是心情吧

輕鬆的心情看麼都美麗

IMG_5809.JPG

為什麼胖胖的貓就可愛

而胖胖的人就顯得油了

IMG_5810.JPG

IMG_5811.JPG

IMG_5812.JPG

IMG_5813.JPG

IMG_5815.JPG

IMG_5816.JPG

IMG_5817.JPG

IMG_5819.JPG

而在大目降故事館對面就有一個防空洞

很幸運我沒經過那年代

但是透過這防空洞體驗

可以想像當時的情景

善化糖廠也有防空洞

IMG_5820.JPG

IMG_5822.JPG

為什麼到處都可以看到蚱蜢

原來是新化的吉祥物

俏皮的臉蛋

強力的後腿

蓄勢待發的黑蟀哥

是新化的吉祥物

鬥蟋蟀也是新化熱門的傳統玩意

也是希望為外出的遊子帶來吉祥

新化還有鎮花

東海日出有扶桑

花色光艷葉似桑

扶桑代表熱情 朝氣 充滿生命力

印像中扶桑花總是到處可見

所以新化鎮也是認為福僧不挑土質 整年開花 適應力強

象徵新化鎮民樸素 刻苦耐勞的精神

六甲也有代表性的火鶴

突然想起汐止有市花嗎

IMG_5823.JPG

IMG_5824.JPG

IMG_5825.JPG

看到水牛在對面有一隻小蟋蟀

IMG_5826.JPG

IMG_5827.JPG

這一整排的老街

乍看跟斗六太平老街相似

IMG_5829.JPG

 

IMG_5823.JPG

IMG_5824.JPG

 

IMG_5826.JPG

IMG_5827.JPG

IMG_5828.JPG

IMG_5850.JPG

新化老街位於臺灣臺南市新化區

曾獲選為南瀛十大歷史建築第一名

中華民國歷史建築百景徵選活動第二名

原本包括了中正路(西邊街)與中山路(南邊街)兩條老街

兩條路交會之處稱為「三角湧」

為昔日山區集貨買賣驛站

但中山路老街屋已在1995年的道路拓寬工程中被拆除

僅餘中正路上的老街屋

由於老街兩旁的街屋建築年代相差約17年

故有兩種建築風格並存

IMG_5830.JPG

IMG_5831.JPG

臺灣日治時期的1920年,在新化設置了台南州新化郡役所後

進行了「市區改正」工程而將今中正路從6公尺拓寬為12公尺

在1921年,布商林茂己耗費三千圓請來綽號「躼跤壽仔」的匠師興建洋樓(今中正路435號)

隨後引來鄰近商家效仿

約到了1926年左右今中正路西側便都改建成洋樓

IMG_5833.JPG

至於東側街屋則是在1937年拓寬馬路興建排水溝時拆除改建

改建時農會提供2000的無息貸款

先動工的是東邊街(中正路東邊街屋)南段

於1928年進行,而原本位在這裡的朝天宮也是在這時被迫遷到今址

當時在此工作的匠師連同外地來的共有10人

而整個東邊街改建工程於1937年左右完成

後來到了1995年,新化鎮公所規畫都市改造計畫

將中山路從12公尺拓寬為15公尺

因而拆掉了原有街屋

IMG_5834.JPG

後來由成功大學建築系教授王明蘅率先發起老街保存的口號

而一些地方文史工作者也予以響應

先後於1998年與1999年成立「新化鎮文史工作室」與「新化老街文化展望會」

IMG_5835.JPG

最後在1999年1月25日的「老街在發展保存與拓寬研商公聽會上」

以22戶贊成保存、5戶反對、8票無意見的結果確定保存中正路街屋[

之後新化老街在向政府機關申請經費後,

進行了許多維修與美化等工程

不過在2001年,第一銀行將東邊街屋中的三棟街屋給打掉蓋起新大樓

經居民抗議之後,總行方面在抗議現場承諾編列預算處理

IMG_5836.JPG

太平老街與新化老街看似相似

但發現新化老街會把寶號放在上面

都還會有匾額框框住

IMG_5837.JPG

每一家寶號都有

只是因為長期行業更迭以來

昔日的行業已不再是今日的行業

這就是人生

IMG_5838.JPG

若以正面看起發現左手邊的防子似乎比右手邊更加豐富

右手邊的房簡化多了

屬於巴洛克式的房子沒那麼密集

IMG_5839.JPG

IMG_5840.JPG

IMG_5841.JPG

IMG_5842.JPG

IMG_5843.JPG

IMG_5844.JPG

IMG_5845.JPG

IMG_5846.JPG

IMG_5847.JPG

IMG_5848.JPG

IMG_5849.JPG

IMG_5850.JPG

IMG_5851.JPG

IMG_5852.JPG

IMG_5853.JPG

IMG_5854.JPG

被鐵皮遮住一角

可以發現這花葉簡易多了

但一樣美

IMG_5855.JPG

IMG_5856.JPG

IMG_5857.JPG

IMG_5858.JPG

這家晉發米穀行算是老街上的名店

一百二十年歷史

有很多昔日的生活用物

外面還有第二次大戰的被槍彈打的痕跡

IMG_5859.JPG

老闆娘正在跟好奇的遊客聊天

我獨自走進去拍照

老闆娘很大方任由我拍

牆上有很多東西

這台到現在每天還運轉得

還有木樓梯木屋頂

IMG_5860.JPG

過去的廣告字體像楷書又不是很標準的楷書

IMG_5862.JPG

牆上有多多特別照片

還有日文

來不及跟老闆聊天

一部活歷史

見證日據時代 民國及現代

應該有很多豐富的地方故事

真想去訪問並記錄下來

IMG_5863.JPG

IMG_5864.JPG

IMG_5865.JPG

我在新化看到別的老街沒有得

這美麗的牌子有將房子的形狀畫下來

很美的牌

IMG_5866.JPG

IMG_5867.JPG

IMG_5868.JPG

IMG_5869.JPG

 

IMG_5871.JPG

IMG_5872.JPG

散步到這家糕餅鋪

跟一般店面一樣部分

老闆娘坐在裡面觀看電視

儘管外面車水馬龍人來人往

但是老闆娘如如不動

這家店也是老店

賣的水果餅是以前的喜餅

IMG_5873.JPG

我會進來原因除了紅紙上得介紹外

還有這裡賣了一些小時後的傳統味道

壽桃 紅片糕後來回家吃了果真美味

這裡還有賣水果餅

內餡包得是地瓜餡

結果我們一買

後面也跟著一群人湧入

台灣人就是這樣

一看有人馬上就會趨前

如果沒人就靜靜任由遺憾

老闆娘八十幾歲很開心跟著我們聊天

她的下一代很有才情

有當校長有當老師

孩子的成就讓老媽媽絮絮叨叨戀著

而我們也很配合的聽著她說

我能了解一位老母親對子女的依戀

那是很難割捨的

IMG_5874.JPG

而在旁邊有一條巷子發現一件很新鮮事

原來慈大王本榮校長也是新化人

而這條巷子可不是摸乳巷

而是產生很多文學人士的學仔巷

【記者林琨璋/台南報導】位於新化中正老街米穀店旁的小巷,

鎮民叫做【ㄜ阿巷】,外地來的遊客都會問「這是不是新化的摸乳巷?」

而本地長者一直有兩個說法:「以前在巷子裡有秀才在此設私塾,

招收生圖學漢學,所以叫做『學仔巷』。」

IMG_5877.JPG

另外一說:「新化老街為府城外的銀座,當時有特色美食三十六攤,

由於此巷口賣的是蚵仔,叫『蚵仔巷』。」經過新化
文史、營造協會考據,此乃通往古文學家王則修漢學書塾的便道。
新化區長姚溪海今天與新化文史協會鍾騰校長、楊逵館志工團團長

曾進發校長及新化社區營造協會王榮森理事長等人會同

新化古文學家王則修秀才孫女王美惠小姐及王秀才的學生康有智先生實地踏查證實:

此條巷子當時為鎮內老街居民前往清水寺旁王厝則修先生的書塾修讀漢學必經之便道,

是通往智慧之門的「學仔巷」。
王則修孫女王美惠小姐說當時王家宗厝近三分地,

祖父1920至1924年應台中清水楊澄若之聘擔任養子楊肇嘉家庭教師,

1925年應新化人敦聘回故鄉設教,

稱其書齋為「三槐堂」,就在清水寺旁王厝。
當時聞風相率而來的學者甚多,

特別是民族意識強烈者或棄獨公學校或公學校畢業後,

北至台中清水、南自屏東聞名而來,據龔顯宗教授研究,

先生為清水以南影響力最大的古文學家。

王則修的得意門生中部古文學家張達修「醉草原詩文集」敘述,當時門生高達數百人,

1925他住在新化王厝王則修的「三槐堂」習讀書經、易象、禮記、春秋及古今詩集三年之久。
王則修秀才在新化的得意學生,

有後面林厝的林鬧橫先生他是繼台灣文學家楊逵之後

第二讀臺南一中的新化人及林厝後面康有鄰兄弟、

還有金馬獎影帝歐威的教父黃百川記者及蕭華堂醫師的尊翁蕭拋。

康有智先生表示除了清水寺內、附近老厝本來有很多梁柱都有王秀才的詩詞或墨寶,

可惜老舊失修,當時他們也都由「學仔巷」進出鎮內老街。
以後遊客到新化老街不妨逛一逛這一條通往智慧之門的「學仔巷」,您就感受它的文化分為絕對不同於摸乳巷。

IMG_5878.JPG

可見新化不但商業繁榮外

還文風鼎盛

這是成熟城市的象徵

IMG_5885.JPG

玫瑰花代表著嬌豔 美麗 大方貴氣 還有特別的

在街役場前有楊逵紀念館

在我這年代印象最深的就是有編入課本中的

壓不扁的玫瑰花

IMG_5883.JPG

IMG_5884.JPG

 

IMG_5918.JPG

IMG_5919.JPG

在玫瑰花旁邊有一顆顆像燈籠的燈籠花

很可愛吧

感覺不像玫瑰難以伺候

光插花沒關在夏天經常陣亡

在文學館的玫瑰花根據資料是楊逵親手種植

不管是真是假

但這精神是相信的

借花抒情

抒的是政府的無知

抒的是社會的無奈

那是當時社會的一頁悲歌

如同二二八事件

我很幸福未生在那年代

IMG_5921.JPG

IMG_5922.JPG

我每次養玫瑰花

總把他養死

天生沒有玫瑰命吧

IMG_5915.JPG

IMG_5916.JPG

IMG_5880.JPG

楊逵文學紀念館

台南有台中也有

IMG_5882.JPG

楊逵生於大目降,10歲在新化公學校就讀時

親眼目睹噍吧哖事件,因而產生抗日意識,

17歲考上第1屆台南一中,18歲休學赴日。

「送報伕」是楊逵的處女作

也是獲得國際文學獎的第1位台灣文學家

,因從事抗日活動,

他與妻子葉陶新婚之夜,在牢中度過,

二二八事件後,楊逵又因發表「和平宣言」呼籲釋放政治犯,

被監禁在緣島達12年,

期間所寫之「春光關不住」,

於1976年編錄在國中教科書中

改名「壓不扁的玫瑰」。政府為紀念楊逵,

在舊的新化地政事務所設置楊逵文學館,

豐富的文物,充滿文學風格的空間,非常值得來此品味感受。

IMG_5886.JPG

IMG_5887.JPG

也是獲得國際文學獎的第1位台灣文學家,

又因發表「和平宣言」呼籲釋放政治犯,

所寫之作品「春光關不住」,

民國65年編錄於國中教科書之中

不知道現在的課本裡面是否還有這篇

IMG_5888.JPG

楊逵

新文學重要作家

社會革命家與實踐家

日治時期第一位成功進軍日本文壇的台灣作家

IMG_5889.JPG

劇本 小說 詩歌 散聞都是他擅長

善於描繪平民百姓的生活

文學的基底紮實

寫來容易讓人產生共鳴

IMG_5891.JPG

曾辦過雜誌也參與過社會運動

將自己左翼普羅意識貫注到作品與行動之中

因敢言而入獄

但是直到今日在台灣沒有幾位作家讓人久久難忘

楊逵追求真理改造社會勇氣的樂觀精神

文學上的先覺政治上的良知

對生命的恬淡對文化社會的觀望

都是值得我們靜思後而學習

IMG_5892.JPG

對於假日而言

進來參觀的人並不多

大都流連在老街上

及後端的大目降文創園區

IMG_5893.JPG

IMG_5894.JPG

對於楊逵及其妻子在館方都有詳細的介紹

還有大量的手稿 照片及當時得時空背景都有最很詳盡得介紹

IMG_5895.JPG

展覽內容從出身大目降

家庭生活展出一家生活的一面

在綠島時期的創作及給家人的書信

不因政治迫害而折損其不懈的創作意志與自我鍛鍊

楊逵的文學實踐及社會參與和他的知交好友

當然妻子葉陶得辛苦

她的傳奇也是在展覽區內

IMG_5902.JPG

IMG_5903.JPG

人 可大可小

以楊逵一個人認真的生活

而因他的努力社會因此有做改變

更見偉大

而我僅是滄海中一小石

無法起波瀾

卻也是我的幸福而不羨慕

IMG_5905.JPG

IMG_5906.JPG

裡面的文史資料非常齊全

只需要時間來好好觀看

楊逵的一生其實也是台灣得一段文學史

台南真的是古都

孕育很多文學才子

IMG_5907.JPG

IMG_5908.JPG

鵝媽媽出嫁這本書我看過

壓不扁的玫瑰花也看過

但內容已經忘得一乾二淨

但印象中記得

壓不扁得玫瑰花

其實就是不要被難克服

IMG_5909.JPG

IMG_5910.JPG

有蚱蜢喔

IMG_5911.JPG

在後方最主要還有歐威紀念館

歐威電影館歐威,本名黃煌基,1937年出生於 台南新化,

曾拍過「秋決」、「養鴨人家」等早年膾炙人口的電影80多部,

從影13年拿下5座國內外影展大獎,包括第5、10屆金馬影帝。

到新化最主要是要看街役場

街疫場就是區公所

在后里也有

新化街役場是彰化以南唯一的一座

有一次去玉井看酒酒

經過這兒裡面卻不能進去

因為現在已經是古蹟餐廳

IMG_5912.JPG

新化街役場興建於1934年,
為當時的街長梁道覺得原本辦公的「杉仔厝」(今新化信義路上)不敷使用,

遂捐地興建,

一年後完工,

之後一直為公家機關所使用直到1996年新化鎮公所搬入新址為止

而在1999年因計畫在街役場土地上興建地下停車場,

使得新化街役場面臨拆除問題,

最後在各界努力下,

於2000年5月21日進行名為「乾坤大挪移」的街役場搬遷工程

IMG_5968.JPG

當天是以人力象徵性的拉動

之後再改以重機具拖行

在實際搬遷之前,

該工程共花了66天進行前置工作,

包括加上地樑以穩固其結構

重新鋪平忠孝路以讓建築能平穩地搬走

此外為了減輕建物重量,

還將其屋瓦全部卸下

因而發現每片水泥屋瓦都上了釉並印有「新案特許」字樣

表示這些屋瓦是為了新化街役場而特別製作的。

IMG_5989.JPG

為了重現當是大家合心共同搬運的情形

還有這一幅美麗的壁畫

IMG_5990.JPG

今天是有備而來

進門了

看看這件美麗的入門

IMG_5927.JPG

IMG_5914.JPG

這裡的建築很簡單

沒有很多裝飾

IMG_5923.JPG

這一扇窗從外面看跟從裡面看的景致是不一樣

而這八角窗也是這棟建築裡唯一的一扇

其大大都是講求對稱得大開窗

IMG_5924.JPG

IMG_5925.JPG

我一直都很喜歡燈具得美

IMG_5926.JPG

用謝籃當燈

很多人一進來看到要消費

大都打退堂鼓

其實支持古蹟

不要花太多錢

也是可以給她們支持的力量

IMG_5955.JPG

這一盞燈具也很漂亮喔

IMG_5929.JPG

這壁燈也很美

在這餐廳裡看到很多現代元素

和過去的足跡和諧的聚在一起

IMG_5943.JPG

 

IMG_5931.JPG

從這些燈飾就可以看出這間餐廳的用心

這是細微的在內心中藏住

但是當你一看到這美

你內心的共鳴會被激發

如同燈是溫暖的

看到它時內心得美就好像接上電源起

溫暖

IMG_5972.JPG

IMG_5932.JPG

IMG_5930.JPG

IMG_5933.JPG

新化街役場限本身有餐廳入駐

這一天我早就打算要來這裡用餐

好好欣賞這顆明珠

但其實裡面並沒有很多裝飾

應該說內部空間

早就在設計師把她融合在現代氛圍中

IMG_5934.JPG

這鋁線摺疊得真好

IMG_5937.JPG

看看這尊菩薩

厲害阿

現在這些都是在餐廳裡面展覽

IMG_5939.JPG

IMG_5940.JPG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

進看可以看見作者細膩的呈現

這幅是作者在看到大陸殘疾人士表演時

所得到的靈感而設計的

注意看每一隻手得比例真得是手工精製

IMG_5947.JPG

IMG_5948.JPG

 

IMG_5950.JPG

而這幅就叫做美人魚

看看那頭髮

好像已經飛起來

IMG_5952.JPG

這是飛天菩薩

IMG_5954.JPG

IMG_5971.JPG

而這座大幅的菩薩真得是看到讓人感動

相信作者在做這工藝品時後一定更感動

IMG_5959.JPG

街役場其實可以看到的面積其實不大

它用落差來讓空間產生錯感

好像很大

不知這是原來格局

還是經過重新計算

IMG_5960.JPG

IMG_5962.JPG

透明的地板裡面是有故事的喔

IMG_5964.JPG

IMG_5965.JPG

牛眼窗可愛的牛眼窗

IMG_5966.JPG

IMG_5944.JPG

經過燈光的照射下

這些新鮮的水果是古蹟餐廳當中裡最活潑的一環

IMG_5945.JPG

真的是應證新鮮看的見

IMG_5946.JPG

坐在這古蹟餐廳裡

品嘗餐點

感覺有跟過去的時間足跡有相連上線的感覺

過去那種不被時間追趕的日子

過去那種把每一個空間當作藝術品在營造的空間裡

現在的建築

我實在很難說出幾十年後你還會感覺他是美感

實在不知怎麼說

IMG_5941.JPG

IMG_5951.JPG

一根根巨大得木頭在這裡扮演它負重的角色

連在打這篇遊記時都覺得感動到想留下眼淚

就這樣默默得扮演著

木頭可塑性真的很大

不光負重而已

光看這層層疊疊整其規律得置放著

這就是藝術

不容懷疑

IMG_5976.JPG

IMG_5957.JPG

IMG_5958.JPG

IMG_5975.JPG

IMG_5967.JPG

 

IMG_5970.JPG

魏德聖跟賴清德都來這裡簽名

IMG_5973.JPG

IMG_5974.JPG

 

IMG_5977.JPG

我沒吃著蛋糕

我得目標是初路布丁

IMG_5978.JPG

剛剛在一進入新化老街的大目降文化園區

就可以看到專賣初路布丁

這是特別吃

綿密不湯湯水水

沒有蛋腥味

好吃

很後悔剛剛沒買

IMG_5980.JPG

IMG_5981.JPG

這一扇美麗的八角窗是街役場中唯一的一扇

剛在前面已經看到他在外面得樣子

IMG_5983.JPG

IMG_5984.JPG

IMG_5985.JPG

屬於現代折衷主義風格

形式為仿歐洲晚期文藝復興戲院式樣

其前面有著造型簡約的古典圓弧門廊

表面建材主要為洗石子

並搭配北投窯廠生廠的十三溝面磚

而其柱子純粹為磚造

內部沒有鋼筋

很簡單

看起來不多的樣式當中

四平八穩得站在那

IMG_3157.JPG

這是去年到學校看孩子

回程要到玉井

IMG_3158.JPG

IMG_3159.JPG

IMG_3160.JPG

IMG_3161.JPG

IMG_3162.JPG

IMG_3163.JPG

當時還有針對搬遷做了一幅巨大的海報在旁邊

可是當時也不知道這段緣由

IMG_3165.JPG

IMG_3167.JPG

IMG_3171.JPG

 

IMG_3179.JPG

IMG_3180.JPG

這一次來就沒有看到這鳥居了

IMG_3181.JPG

IMG_5988.JPG

每個人命運不同

古蹟也是有命運的差異

相較於街疫場而言

 

IMG_3182.JPG

對面這些有滋味的民房

就變的這番風景

是該存還是引落

落的一番四不像

IMG_3183.JPG

夾雜在一堆大樓中

這些風景真的變的不知該如何

所以現在相機帶緊緊

因為不知道下一次來時

它 是否依然存在

人生難言阿

IMG_3184.JPG

IMG_3185.JPG

IMG_3186.JPG

IMG_3187.JPG

IMG_3188.JPG

再補一張街疫場側身背影

IMG_3189.JPG

IMG_3190.JPG

IMG_3192.JPG

IMG_3193.JPG

IMG_3194.JPG

新化還是有很多老房子

只是沒有歷史依據及脈絡追尋

實在很難有系統去品嘗這時間滋味

有多少看多少吧

IMG_3196.JPG

上一次看到這建築真的

很可愛真的是

問孩子這是什麼

沒有人看到這一頂直徑14米的帽子

可愛的警察局

IMG_5992.JPG

IMG_5993.JPG

在強力陽光照射下看到這可愛的招牌

好有自信喔

最美麗的鄉鎮

確實是

IMG_5994.JPG

雖然沒有很流行的時尚_

卻有很自在鄉土滋味

漂亮的巴洛克老街

充滿藝術與人文的文學館及街役場

和古典及現代融合的大目降文創園區

而綠森林的中興大學林場

及武德殿是下次來得目的

台灣真得很美麗

透過一次又一次的探訪台灣人間風情

細細看見台灣的生命力

20170226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青睞拼布生活工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