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人一生到底會發生什麼事

真的是難以預測

就再碰到時勇於面對即是好人生

金主今年調回

結束多年在外打拼的日子

說來也是喜事一樁

IMG_6079.JPG

過去幾年常到金主工作之處

那裡有很多傳統住宅及日式住宅

過去常想說機會很多

留影應不是問題

所以事事難料

再來一次東大

因為想的下一次來是甚麼時候

IMG_6082.JPG

IMG_6083.JPG

IMG_6084.JPG

當然這一片綠意盎然的景

會永遠身繞在心

我沒念東海

但對於這一座綠色大學

是自第一眼就愛上她

IMG_6086.JPG

我總拍不好這幾片楓葉

卻將要遠離他

IMG_6089.JPG

文理大道更是最愛之一

這裡值得沉思

值得細量

值得做夢

IMG_6090.JPG

IMG_6091.JPG

 

IMG_6093.JPG

有機會能在2050年參與開啟的機會

以往我總認為公立大學

有足夠資源

但是東海卻在有長遠理念的校長

造就今日這片鬱鬱蔥蔥綠意盎然的綠色校園

更加證明事在人為

IMG_6099.JPG

為教堂再做一次留影

一定會再來

IMG_6103.JPG

IMG_6104.JPG

這一天春陽暖和

狗兒也知

互相通報

來這兒睡個覺吧

IMG_6105.JPG

IMG_6106.JPG

IMG_6107.JPG

IMG_6109.JPG

IMG_6112.JPG

IMG_6113.JPG

 

IMG_6116.JPG

我常來坐著吃豐富早餐

東西不多

但多的卻是我當下擁有豐沛的時間任我應用

我實在應該要在動作快一點

才能有更多休閒時間

IMG_6118.JPG

告別東海我們前往霧峰

並許下承諾

我們不會這樣忘記

因為東海一直都是我的最愛之一

驅車來到霧峰光復新村

IMG_6119.JPG

IMG_6120.JPG

IMG_6121.JPG

 

IMG_6123.JPG

IMG_6124.JPG

IMG_6125.JPG

這裡現有很多年輕人

在這裡創立文創

以前那有甚麼文創

時代改變

我也提醒跟著時代改變

要不然會被狠狠的拋在後面

這樣我也跟著進步很多

IMG_6122.JPG

IMG_6127.JPG

1956年,為防止戰爭時一次被摧毀全部的政府機構,

所以台灣省政府決議遷到臺灣中部

疏遷計畫除了政府機關,還包括了公務員及家屬

因此政府規劃了兩座新市鎮

1956年於台中霧峰建立「光復新村」成為二戰後第一個新市鎮

IMG_6128.JPG

IMG_6129.JPG

年輕人不設限的腦筋

激發出很多的創意

也因為沒有包袱

反而更能放之一博

IMG_6132.JPG

1999年,九二一大地震

晃倒了無數老舊房舍

造成許多居民傷亡

光復新村住戶因此大量遷移。

村內光復中小學校舍幾乎全塌

操場受車籠埔斷層擠壓隆起數公尺。

原光復國中舊校地及公所運動場被教育部規劃成「九二一地震教育園區」。

在現場看震後遺跡真得是驚心動魄

也不斷回想那一晚可是難以入眠

但卻讓當時的台灣湧起一股團結氛圍

因為震後遺生經過大災難後

那一種對生命的無常而更要珍惜

IMG_6133.JPG

IMG_6134.JPG

到此一遊留下足跡

過去攝影不發達

洗照片要花很多錢

留下的影像不多

IMG_6135.JPG

IMG_6136.JPG

IMG_6137.JPG

但是每一年時間在我身上的改變

我還很想看看時間到底做了甚麼改變

IMG_6138.JPG

2005年光復新村收到政府通知限期搬遷

待住戶完全遷出後

光復新村這塊十公頃國有土地

將被切割成28塊騰空標售。

IMG_6139.JPG

IMG_6140.JPG

IMG_6143.JPG

IMG_6144.JPG

IMG_6143.JPG

IMG_6144.JPG

IMG_6149.JPG

IMG_6154.JPG

 

IMG_6156.JPG

2009年6月

仍有7戶人家因拆遷補償問題未搬

已遷出的居民仍常回來散步、買菜,充滿不捨。

居民及霧峰當地文史工作者

希望透過「文化資產保存法」向地方政府爭取光復新村原地保留

作為文化及建築史博物館。

IMG_6159.JPG

IMG_6160.JPG

IMG_6161.JPG

IMG_6164.JPG

2012年1月,台中市政府文化局指定為「文化景觀」登錄,

該區面積9.8公頃,並於同年9月通過公告,是臺中市第一個文化景觀。

IMG_6165.JPG

2014年,台中市政府開始執行「摘星創業基地」計畫,

逐步修繕房舍,陸續引入複合式主題文化創意產業,輔導青年進駐創業

IMG_6166.JPG

IMG_6168.JPG

所以在這片園區中

可以看到很多年輕人在這裡

任何一個行業慢慢的漫延開來

不同以往我的年代

要做生意都是經過三思熟慮

現在年輕人只要有心

政府都給於創業貸款減輕壓力

IMG_6169.JPG

IMG_6171.JPG

新一代有勇敢有創意

我們反而被受束縛多了

IMG_6172.JPG

年輕人不但有勇氣外

在訂價上實在更勇敢

我常常考慮社區型態

總是最接近民眾

套句女兒常說學生價

IMG_6173.JPG

這鄉村服飾是我的菜

全手做

材料舒服樣式也好看

一看價錢都是好幾千

只好作罷

IMG_6175.JPG

可愛的兔子

IMG_6176.JPG

IMG_6177.JPG

這空氣鳳梨這樣走也是戲

IMG_6178.JPG

IMG_6179.JPG

年輕人有的就是時間沒有包袱

一個人飽全家飽

IMG_6180.JPG

IMG_6181.JPG

IMG_6182.JPG

IMG_6190.JPG

我很愛逛雜貨店

因為從雜貨店當中

可以看到很多創意

也可以拿來當作我才藝教室的資源及發想

這文創和我過去逛得不太一樣

他應該叫文創村

很多不一樣得文創匯集在這兒

再加上寬敞的空間

行走其間很舒服

IMG_6194 - 複製.JPG

這位老闆娘來自於新竹

嫁到宜蘭

卻因為孩子在這裡標了這家店

平常日要上班

所以就老爸老媽來經營

假日換孩子來

IMG_6183.JPG

賣的不多

但式陳列方式很棒

吸引我進來

IMG_6185.JPG

IMG_6186.JPG

IMG_6187.JPG

 

IMG_6189.JPG

圖加字

好有生活雜貨感

這種感覺就叫舒服

IMG_6197.JPG

IMG_6198.JPG

IMG_6199.JPG

IMG_6200.JPG

IMG_6201.JPG

 

IMG_6203.JPG

IMG_6204.JPG

IMG_6205.JPG

老闆用的器具也不特別

就是一般家庭常再用

所以很能相契

IMG_6206.JPG

IMG_6207.JPG

IMG_6208.JPG

IMG_6209.JPG

芒果季快到了

在這兒可以看到很多芒果樹

因為這裡的建築在當天可是經過特別設計

IMG_6211.JPG

光復新村為省政府教育廳、衛生處、印刷廠員工的眷屬宿舍。

資金為美援提供,並由當時的建設廳副廳長劉永楙到英國考察,

帶回最新的「花園城市」設計概念

將工作、居住區合一,設計低人口密度、高比率綠地的生活空間。

IMG_6213.JPG

IMG_6214.JPG

IMG_6215.JPG

IMG_6216.JPG

住戶最多時達四百多戶

內部公共設施完善,有學校、公園、市場等,環境清雅,街道整齊。

村內具有台灣第一座雨水、污水分流的下水道系統

在台灣的都市建築史上有其特殊的意義。

九二一大地震後三年

居民再度意識到閒置宿舍再公共化的價值

希望以社區生活博物館

引入藝術家的文化創意

讓光復新村脫離「省府宿舍」的宿命

轉化成與地震博物館相互輝映。

然而,精省後的「光復新村」分屬中央各部主管

有財政部、衛生署、教育部,使得管理與再利用均不易推動

同時,在法令限制下

社區居民也無法對自己的居住環境做出變更

生活環境因此更加惡化。

IMG_6217.JPG

也因為如此

一場地震讓光復新村有不同的生命產生

IMG_6218.JPG

IMG_6219.JPG

IMG_6220.JPG

IMG_6221.JPG

IMG_6222.JPG

IMG_6223.JPG

而這藝術更叫人讚嘆

巧心的設計讓鍋碗瓢盆及廢五金

有了重新的生命產生

跟光復新村有異曲同工之感

IMG_6224.JPG

IMG_6225.JPG

IMG_6226.JPG

IMG_6227.JPG

我曾玩過多肉

也不是不好種

而是現在太忙錄

很多的文字作業

及個人的堅持

所以都一一佔據時間

IMG_6228.JPG

 

 

IMG_6232.JPG

IMG_6233.JPG

IMG_6234.JPG

很難的眷村能擁有這麼大的空間

可以從一角看見一世界

今天沒辦法多看

因為婆婆不能多走

只能走馬看花一番

IMG_6235.JPG

而下一次來應該有更多文創空間加入

IMG_6236.JPG

IMG_6237.JPG

1999921147這一串數字代表一備子的記憶

IMG_6238.JPG

IMG_6239.JPG

盡管已過18年

卻彷彿在昨日

這一場災難我無任何損失

但看著很多人被倒下的土石壓住而失去生命

卻讓我悲痛

IMG_6240.JPG

IMG_6241.JPG

IMG_6242.JPG

 

IMG_6244.JPG

IMG_6245.JPG

IMG_6246.JPG

花開花落歲月依舊日昇西落

但這一場災難讓很多人命從此改變

在地震博物館可以感受到當日得驚慌

IMG_6247.JPG

順著光富新村旁邊就是地震博物館

也是當初光復國中

在地震時全然毀損

IMG_6248.JPG

IMG_6249.JPG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九二一地震教育園區(簡稱九二一地震教育園區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設在臺中市霧峰區光復新村地震博物館

全館座落地震遺址之上,沿斷層而建,

以充滿特色的建築與遺址做藝術化的結合;

並將部分地震後留下的樑柱土壤完好如初地作為教材展示,

僅作部分安全性的補強。

展示內容包括地震科學、地震體驗與防災教育,

做為以後專家研究跟教學使用,及幫助一般大眾建立正確的地震防災觀念。

IMG_6250.JPG

IMG_6251.JPG

IMG_6252.JPG

園區土地在九二一地震前是臺中縣立光復國民中學(今臺中市立光復國民中小學)校地,

車籠埔斷層通過,地震造成操場部分隆起,也造成校舍及校園毀壞;

一線之隔,光復國小卻全然無損。

經許多專家評估後,決定以光復國中校地為地震博物館,

保存震後地震遺址及蒐集相關文物、圖像、圖書等資料,

作為認識、暸解及體驗大自然力量的活教材。

2001年2月13日,正式定名為九二一地震教育園區。

2004年9月21日,九二一地震教育園區全部對外開放參觀。

IMG_6253.JPG

IMG_6254.JPG

IMG_6255.JPG

IMG_6256.JPG

短短不到一分鐘時間

先是左右再是上下

當下不知該如何

只能口念佛號

祈求上蒼快將這場災難停止

IMG_6257.JPG

同樣得一分鐘

在光復國中校社及震得如此

IMG_6258.JPG

在現場除了實景陳列外

更有昔日的原景

IMG_6259.JPG

IMG_6260.JPG

IMG_6261.JPG

IMG_6263.JPG

IMG_6264.JPG

我把這壓成三明治的場景帶去學校跟孩子分享

孩子都啞口無語

對於未曾遭過災難ˋ的孩子

他無法了解苦痛

只能對大自然的威力

產生驚訝

IMG_6265.JPG

IMG_6266.JPG

 

IMG_6268.JPG

從震撼的一面進入另外一個館

IMG_6273.JPG

IMG_6274.JPG

IMG_6275.JPG

IMG_6276.JPG

IMG_6277.JPG

IMG_6278.JPG

有一些儀器的展現

用西遊記來說氣候說自然

這是防災教育館

可了解救災及避難知識建立正確的防災觀念

展示主題 —「洪災審判庭-環境變遷·防洪思維特展」 、「防災西遊記特展」。

但不敢多留

因為婆婆體力不繼

IMG_6279.JPG

IMG_6280.JPG

IMG_6281.JPG

這一片山河因時間的更迭

起起落落和十八年前又是不一樣的光景

衷心祈禱

災難遠離

IMG_6283.JPG

IMG_6284.JPG

生命中會有什麼樣的境遇呢

我們都無法先知

現在可以先做準備的部分就是理念的增強

面對生命中每一樣好 壞

都是生命早就寫好的劇本

學著用笑容好好看他一回

那人生也是多彩多姿

IMG_6285.JPG

芒果季已開始

夏天已即將進入

人生每一季節都是美好

IMG_6271.JPG

不知再十年後

我臉上除了多更多皺紋外

還會增加智慧的痕跡

我相信

20170227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青睞拼布生活工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