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緊張這已是2020年的事了
夏天時我們去了一趟中壢把三個日本宿舍做一次觀覽
其中一個中平故事館我在去淑慧家就曾去過一次
但是沒想到這三個景點都在中壢火車站附近
但最近桃園因新冠病毒疫情緊張
所以大家一聽到桃園就嚇在等
誰知道疫情會在台灣死灰復燃呢
本來以為已經SAFE過關了
中壢國小故事森林
這三大棟美麗的建築是原中壢國小日式宿舍
它位於中壢國小旁
1917年蓋好,最開始為中壢公學校教職員宿舍
後來國府來臺後延用作為中壢國小教職員宿舍
民國 104年公告登錄歷史建築。
中壢國小日式宿舍全區共3棟建築物
包括:雙拼日式宿舍1棟、單棟日式宿舍1棟及連棟式磚造建築1棟
A棟「沐樂居」B棟「儒林所」C棟「睦森館」
中壢國小日式宿舍見證中壢地區現代教育啟蒙
並具日治時期建築技術研究之價值
園區位於中壢市區內交通便利
見證日治至今中壢老街區街廓發展脈絡
深富歷史意涵與價值。
宿舍群修復保留綠意盎然的珍貴老樹
並設計戶外2樓景觀平台
可俯瞰園區全貌
欣賞日式黑瓦及閩式紅瓦特色。
105年完成調查研究、修復及再利用規劃
106年7月展開修復再利用工程
107年8月如期完工。
一般而言,文化資產修復再利用生命週期為5年
中壢國小日式宿舍從財產撥用到修復完工與委託經營管理
費時不到4年。
早期經濟的貧困
家中格局狹小這是對日式宿舍很大印象
但日式宿舍有不一樣的地方來自於會有一個庭院
蒔花弄草外大都是曬一曬被用較多
但最喜歡是一定在市內會有平台
供你思考 發呆 或者觀景
而室內大都是地板
或是榻榻米可以做為充分利用
這是一屋多用日式宿舍最大的特點
而歷史建築與餐飲合作已成為一種趨向
當然眾說紛紜有利有弊
但不可諱言的是一棟房子沒有人住就是敗壞的快
所以可能沾油煙
但是至少有人整理
就看它好的一面吧
其中一間是提供給花店
店名就叫好想送你花
很有創意跟擺設的一家店
日式宿舍跟植栽真的超搭的
另外一個空間擺滿了書
提供舒適空間躺臥站
很舒服
本來休閒就是放鬆
在這裡真的可以放鬆
而這窗景框出一幅風景
好美
另外一空間就是擺置圖畫
一看就是自己也可以動手畫的部分不難
文化局在委託民間團隊營運同時,
也與中壢國小行政團隊、環境教育業師與專業策展團隊
於開館時展開中壢國小新式教育展與日式宿舍修復特色展
並整合學本土課程與環境教育學習教案
落實親子閱讀、說故事、聽故事及食育的館舍體驗
可以上去二樓看看日式屋瓦和台是屋瓦的差異
就算不看屋瓦站高高吹著涼涼的和風
也是一件很舒服的事情
新冠病毒已經把人快逼瘋
現代人也是大都躲於屋中
夏天吹風嫌熱冬天嫌冷
總是找著最舒服的型態
其實也是最傷己的型態
很快看完我們到下一個壢景町
原以為很遠結果就在旁邊附近
又重新找停車位
這裡跟車站又更近
壢景町,興建於1941年,前身為「中壢保甲聯合會」所興建之中壢郡役所的官舍
自日治時期以來由臺灣人警察家族居住
戰後更見證中壢事件的發生成為臺灣民主發展的里程碑
桃園市政府文化局於2012年登錄為歷史建築
歷經調查研究暨規劃設計與修復工程
於2019年開館迎賓,藉由展覽、講座活動
使壢景町成為中壢地區的藝文沙龍,傳承在地知識、關懷社會議題
因為是警察宿舍
所以有很多警察伯伯的圖案
很寫實
去的這天天氣超熱我難的穿襪子
所以決定不進去室內因為要穿襪子才能進去
所以我們跑進去另外一空間喝咖啡
來看看中壢事件
是1977年43年前中華民國縣市長選舉中
由於中國國民黨在桃園縣長選舉投票過程中作票
引起中壢市市民憤怒,群眾包圍桃園縣警察局中壢分局、搗毀並放火燒毀警察局、警方發射催淚瓦斯以及開槍打死青年的事件
中壢事件被認為是臺灣民眾第一次自發性地上街頭抗議選舉舞弊
開啟爾後「街頭運動」之序幕
論室內建築蠻特別
若說下午茶不適合我的胃口
沒有很好吃但也沒難吃
很難留住在我的腦海
但這兩尊木雕反而吸引我的眼光
壢景町適合散步
較無壢新國小的豐富
不過兩旁的櫻花樹適合春天來賞櫻
再往前走就是中平故事館它的豐富性反而遠高於前面兩座
中平路故事館隱身於車水馬龍的中平商圈內
早期作為公務員日式宿舍,因建物內包含屋瓦、窗櫺、拉門、樑柱等建材都是日治時期的原物料,
從屋況完整的保存可看出日治時代當地居民的生活軌跡。
建物在民國99年登錄為歷史建築,
由桃園市政府文化局接手修復重整後,
結合藝文展覽、文化體驗和文創商品,
並提供有團體參觀導覽的服務,
帶領著遊客一窺日治時期到農業時代的中壢生活景象。
中平路故事館是一棟充滿歷史韻味的日式雙併建築,
興建於民國19年(西元1930年)
原為日式雙併公務員宿舍,佔地約30多坪
由曾任山地課課長的王國治先生與教育局的廖運全先生陸續入住
兩家四代在此度過了近一甲子的生活歲月
讓屋子承載著豐富的家族情感和歷史回憶
以前沒瓦斯先把這煤燒紅了
所謂的家是可以讓你隨意躺臥站
它不需要金碧輝煌
只要切和我心就是好宅
我越老要求越不多
所以我在看中平路故事館很能感受當年生活在這兒的人
其實這兩戶每一戶
只有一房一廳一衛一廚的空間
如此緊縮卻能養出更緊密的情感
老屋最珍貴的價值就是文化的保留
在民國96年原住戶搬遷後
民國99年列為歷史建築
為了讓老屋活化再利用
桃園市政府文化局於102年開始進行空間修繕
整修近2年的時間,
直到104年5月才以「中平路故事館」的新面貌開館營業
以「一角落一故事」的方式
原汁原味的保留了昔日的雅致風華
包括封存美味的炊事場大灶、地窖裡的煤球、
豬圈養豬的常民生活、後院水井冰鎮西瓜的回憶角落,
以及室內榻榻米日式格局等陳設,
都在在燃起昔日大時代的溫暖記憶,
讓中平路故事館成為一棟有溫度的老房子。
中平路故事館不但引領了遊客從故事角落了解老屋的人文風貌,
也透過常態性的老照片、舊時代文物展覽,
以及文創專區、藝文展覽、城市講堂、客家文化體驗等規劃,
深入故事館的每處角落,讓遊客傾聽老屋當年的記憶。
應該是第三次進去中平路故事館
一次比一次驚豔
可以看到它們辦展覽更加熟絡
所以不只常態展設外還有一些活動可以讓你更接近老屋的生命
有一次看到一個介紹
最高紀錄一棟房子曾經擠滿23個人
連玄關都被當作睡覺之地用上
可以感受到用心
光這些展品就已經讓人感受用心
過去生活貼補用的養豬槽
我家沒有但有關雞來養雞的雞籠
沒有自來水的年代
就是用這種幫浦
這還好更早用井水
光要把井水打上來還要用技巧
以上文史資料皆來自文化局官網
2020年夏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