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內灣結束後繞盪過來北埔因為先生要再看一次茶金本家的場景場景
茶金是公共電視台的一部短篇戲劇
短短六集說出張福吉人人暱稱吉桑的戲劇
張福吉是誰
就是以紅茶起家北埔第一間洋樓姜阿新洋樓的祖先
上一次去看姜阿新洋樓是好狗運
因為去的時候快五點看見他已經開放了
就半強迫館方進去參觀
那時候快五點但是還沒到五點我們就有理由可以進去
但是要買票
那有甚麼關係才50元
台灣人門票很節省
所以館方大概以為我們不會進去
因為在有限時間兩個仁100元門票我們大概不會花吧
結果我們竟然花了
因為我快到六十歲才看到他開放
只知道他是被孫女兒買回來的房子
也是一番曲折
但是我一直等一直等等到茶金上演
我卻沒時間看
這部戲劇真的很棒
尤其裡面的衣服
我看到片片斷斷
但老爺看了他就很想再進去看一下場景
結果要預約
因為疫情關係現在都要先預約才可以進去
哎呀也只能放棄
還好上次有來過
要不然就虧大了
好吧下次有因緣再進去走一走
怎麼辦花了快一小時
後來我決定逛逛
其實很久以前就發現這裡客家巷弄很特別
好像在走迷宮一樣
但對於老爺而言他對這一點興趣都沒有
真正的學了攝影之後
你就會發現有很多很棒的題材
像這一家子也是一樣
爸爸幫孩子吹汽球好難得的畫面
其實我拍得很小心不好意思太誇張地拍
我們進入巷弄冒險
人不多大部分都集中在廟口的那一條街
巷弄裡比較少人踏及
我看過這房子二回了
小小的庭院有木頭有磚塊很特別
就是覺得它小了點
但是
不要以為你眼睛看到的就是一切
我轉到前面來一看
好大一間阿
而且都是木頭房
讓我更想一窺究竟
走到這裡看見招牌寫著鄧南光紀念館
我心裡想這是那一號人物阿
但是寶著有就看沒有就算的心情
隨意漫步
其實北埔的巷弄裡有很多好看的地方
像這口井也是一樣
以前我有同事是客家人
我對客家人存在著敬佩的精神
團結性強
勤儉持家
甚麼都是寶印象更深的是嫁給客家人的媳婦就是要很辛苦
這是甚麼豆阿我們站在下面一直很很很很大一條很大一條
我超喜歡這種四合院式的房子
做主要是喜歡它的庭院
這是那裏阿
一近看原來就是剛剛在路牌上看到的鄧南光紀念館
一看就是富貴人家的場景
原來鄧南光出生於北埔慈天宮廟街的富裕人家
他在日本攻讀經濟的鄧南光一頭栽入「寫真」的世界
從此將自己的生命刻畫成一個拿相機的說故事人
現在看這一段很能認同他的感覺
因為陸續學攝影當中發現鏡頭下的世界變得有趣多了
我在布展當中看到在台灣初期
鄧南光就擁有當時最貴的萊卡相機
萊卡有多貴
當時一台萊卡可以買一棟房子
這裡是後人所提供的北埔「柑園」鄧家故居所改建
成立「鄧南光影像紀念館」
除定位為具攝影特色的地方文化館外
也結合當地文史工作者及各界攝影同好進行影像藝術的展演推廣
他回台沒有立志當個接續家業的商紳
而是成為捧著相機寫歷史的寫真者
在他的鏡頭下
不用言語
只需望向影中人
一則則故事就流傳出來
鄧南光先生為台灣早期攝影寫實主義的先驅
其影像致力於記錄東瀛寫真、北埔鄉情、生民百態等。
鄧南光一生橫跨過日治時期及光復初期
作品中難能可貴地呈現出兩個鉅變時代的轉折光影
「拍照之前,要對人有情感。」
這句話跟我去上課的老師所講的相通
拍照不只是拍照
拍照要對拍的東西有情感
透過拍照可以了解相片的人
所以他記錄了他生活的點滴
以及他對攝影主題的深入觀察。
僅僅是黑與白單純語彙,
卻比我們鎮日接收聲光嘈雜、特效齊發、訊息紛呈的彩色影像還要動人,
那些曾在上個世紀前期流轉的光陰,都成了永不褪色的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