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LINE_ALBUM_1110814汐止幸福團花蓮遊_220825.jpg

                                                                    S__23822503.jpg

女兒二年前去北海道打工換宿

我特地在最後她要回台灣時特地飛北海道

去瀏覽一下北海道的山光水色

其中有一站就是美瑛的青池

蘋果電腦桌布之一的景色

所以我千里迢迢尋到日本去

這一天我卻在台灣的太魯閣看到一樣美麗的池水

S__23822506.jpg

72145825_536703797133953_252595608022417408_n.jpg

這是美瑛青池

原汁原味完全不輸

所以有種錯愕的感覺

故鄉就有還千里迢迢尋去

可見我對故鄉的不了解

71087634_494661131084574_2507453120594837504_n.jpg71845101_377457549829663_2133046368837566464_n.jpg

我在現場看時就發現這根本是一樣

果然照片一核對

確實是真的

S__23822503.jpg     S__23822509.jpg        S__23822506.jpg

今年暑假跟著學校志工一起坐大巴士到花蓮兩日遊

我一向不太喜歡座大巴

上車睡覺下車尿尿兼買土產

但這次不會一路嗨到底

當然自己要跟自己玩

還有好友攜伴

所以我們再玩第二次相同的景點

同時也讓我對步道產生不同的觀感

人到了一個年紀以後

面對大社會的喧囂

會開始想回歸童年的寧靜

我在最近感受到

所以我在第一次白楊步道時心裡就想著下一次一定還要來

S__23724213.jpg

S__23822477.jpg

S__23822482.jpg

S__23822485.jpg

太魯閣秀麗的山水

崇高峻偉的高山清新亮麗的藍水

是吸引我一直想走進去

還有耳根裡聽到的鳥語啁啾跟雄壯威武的水流聲

白楊步道裡一共有七個山洞

全程2.1公里

第一個山洞我們再打開手電筒才發現它是鐘乳石

S__23724211.jpg

在洞窟上還有滿滿的蝙蝠

而且每一個山洞都有它的特色

LINE_ALBUM_1110814汐止幸福團花蓮遊_220825_1.jpg

S__23822480.jpg

11108_14IMA_6601鄧建中.jpg

向我們從這個山洞望向另一個山洞

美到讓我們頻頻的拍照

S__23822490.jpg

聽起來感覺平淡的山洞

卻有自然渾厚的風味

尤其光影吸引我們一直停下來拍照

從這個山洞望向另一個山洞

有自然的原始曠味看一下官網介紹

從入口到水簾洞,短短2.1公里的路程就有七個隧道

是以最好攜帶手電筒備用;為建水壩而開的白楊步道,

整條步道沿溪而行,前段遇見的是立霧溪的支流瓦黑爾溪

,後段所見則是立霧溪上游的塔次基里溪,

一路極景不斷,愛壯闊者可賞峽谷溪流,

喜微美者可觀山壁苔流,

還有隧道中小似雨滴、大至水簾樣的大水在黑暗中傾洩而下,

可滿足欲與眾不同的心思。

以上文史資料來自太魯閣官網

S__23724208.jpg

​​第一次去時不曉到底有多遠

一路趕路趕到白楊瀑布被白楊瀑布的美震攝住

從暗黑的山洞望向高遠的瀑布

大自然自己會造景

還有轟隆隆的水聲

好高好高的白楊瀑布就像彩虹般掛在高高的天際

潔淨的蒂芬妮藍的水讓我一直哇哇哇

S__23822504.jpg

S__23822517.jpg

太魯閣來過很多次

但白楊瀑布卻是第一次踏到

所以意料外大自然的傑作真的只能說美之外還就是只有美才足以形容

S__23683357.jpg

我們就一路走在很高的山上

跟看著一路都是美麗的水

笑談過去

S__23724203.jpg

S__23724204.jpg

S__23724205.jpg

S__23724206.jpg

S__23822504.jpg

我們完全忘了水濂洞的事

走道白楊吊橋時

吊橋被風一直追

人數又限制十人裡

其實真的很還害怕

我還是沒勇氣走到對面去

S__23822517.jpg

在吊橋頭留下到此一遊

​​​​​就已經腳快軟了軟了

S__23822511.jpg

白楊瀑布位於三棧溪切入立霧溪的河口處

由於立霧溪的侵蝕度遠大過三棧溪

河床間形成明顯落差,

造就了太魯閣國家公園已知最大最壯觀的瀑布,

太魯閣族人稱它為「達歐拉斯瀑布」,

意思是斷崖瀑布,訴說著三棧溪被斷崖截斷的故事。
走出第五隧道,可見玉瀑傾洩而下,

幾經轉折後注入塔次基里溪。

湍急的水流注在水潭,和著濤天巨響的連岸拍打後,

形成力道強勁的水流快速往下湧動,

一起擠向窄仄的峽谷,時有陽光照在激流濺起的水花,

而劃出美麗的彩虹,更加動人。
隔著塔次基里溪對岸,瀑布下方有觀景平台,

以吊橋銜接步道,在觀景平台上,

可近距離感受白楊瀑布的魅力,並可觀賞塔次基里溪匯入形成的大水潭以及峽谷景緻。

真的站在這裡看見瀑布及腳下的藍水

你必定要向大自然屈服

大自然的巨大及壯闊

是無法用任何言詞可以形容

S__23822515.jpg

孟華比我勇敢多了

還敢走到對面去找夫君

S__23822516.jpg

S__23724188.jpg

 

S__23724201.jpg

S__23724202.jpg

等我們在那邊玩時看見同行的人穿著雨衣才想到還有水濂洞

我還是衝過去

S__23822518.jpg

踩著水走過去洞口看一下

但是無法體會

水濂洞的感覺

S__23822519.jpg

S__23724193.jpg

第二次我衝進去了

結果家琪突然拉住我的手

其實裡面很冰涼

水很清澈但地板對赤腳的人很難走

真的要穿拖鞋要不然就要站到右邊比較淺的地方

S__23724194.jpg

我使出大媽的精神真的一路衝鋒陷陣到最盡頭

因為第一次沒看到

我第二次一定要看到大自然的恩典

S__23724195.jpg

S__23724196.jpg

S__23724197.jpg

S__23724198.jpg

從白楊瀑布續向前行,穿過兩座隧道

約三百公尺就可到達水簾洞

水簾洞是地下湧泉從隧道頂端傾洩而下

形成一幕水簾的特殊景觀

置身其間,讓山泉奔落身上,順而流下腳,積聚在天然大理岩地面上

有些冷冽卻充滿新奇與舒暢,

而不敢進入挑戰的人,也可藉由洞口一池來自隧道的流動活泉,稍解失落。
水簾洞主要成因為進行立霧溪水力發電計畫時

於修築此段隧道不慎挖破地下水脈

於是地下水循著岩石裂隙流出不曾間斷

正因如此,地質學家研判

隧道內的岩層有可能受到地下水強烈沖蝕後的路段岩層而鬆動掉落,有潛在倒塌的危險。

 

S__23609473.jpg

沙卡噹步道在第二次來時雖有排

但因為玩了沙灘車時間延誤了

所以就沒去成

但還好第一次來時我了一大段

S__23609474.jpg

S__23609475.jpg

要進去步道從百壽橋下去

這一條橋為了鎮邪共有一百隻獅子立在這裡

領隊說我們可以下去數一數

時間寶貴我沒數

但我有下去走沙卡噹步道

S__23609477.jpg

轉過頭來跟橋自拍一張喔

S__23609478.jpg

本來想說慢慢走等結果他們一直拍照

我想既然來了那就領略山林之美

S__23609481.jpg

S__23609482.jpg

沙卡噹步道很好走

一路都是平路

可是因為早上玩了沙灘車把鞋子用溼了

所以就換了涼鞋

變難走多了

但就慢慢走

S__23609485.jpg

砂卡礑步道從入口處到三間屋全長約4.1公里,

倚傍著砂卡礑溪而行。

砂卡礑溪16公里的流路中,

形成峻秀的峽谷,

清澈的溪水、美麗的岩石褶皺及蓊鬱的森林;

步道沿途過去曾有多個原住民聚落,

讓砂卡礑步道兼具景觀生態與人文之美。

砂卡礑溪溪床上鋪滿大大小小的壘石,

以大理石與片麻岩最多,

湛藍湍急的溪水滑過溪床,

與溪石合奏出清亮的自然樂音,

而溪水也將岩石琢磨得圓滑柔美。

褶皺在兩岸山壁和溪中岩石上形成一幅幅抽象壁畫,

任人欣賞想像。
砂卡礑步道海拔約60公尺,

屬於陰濕的河谷地形,

但植物生態卻呈現出乾濕兩型的特色。

坡度較緩的地方,生長高大且層次豐富的林木;

坡度較陡的地方,只見低矮的岩生植物,

以台灣蘆竹和沿階草居多。

茂密的森林,清澈的溪水,

提供動物良好的棲息環境,

動植物生態豐富,使砂卡礑步道處處展現生機。
砂卡礑步道平緩易行,

除了可沿途作自然觀察之外,

步道全線亦設置觀景平台,供小憩賞景

砂卡礑步道地圖



砂卡礑步道實景路線圖
砂卡礑步道是日治末期所建,

主要是為了發展立霧溪的水力發電。

1940年臺灣總督府在太魯閣興建立霧發電廠,

在溪畔建水壩,並開鑿輸水隧道,

引立霧溪水至發電廠發電,

輸水隧道在砂卡礑溪谷上方,

以大型水管銜接溪谷兩端,

將水輸送至發電廠。

此外,由於立霧溪水含沙量大,

而在砂卡礑溪上游另建一座放流式水壩,

先將水引至發電廠,

作為發電機的冷卻水

因此步道最初是為了維修水壩和大水管而建的。

太魯閣國家公園成立後,

將這條路規劃為景觀步道,

加強沿線安全設施、增設休憩平台與解說設施。

S__23609487.jpg

砂卡礑步道原名神秘谷步道,

在砂卡礑溪上游有一個太魯閣族的「大同部落」,

部落舊名為「砂卡礑」(Skadang)。

距步道入口約1.5公里處的五間屋,

舊名為「斯維奇」(Swiji),

S__23609485.jpg

太魯閣語「斯維奇」(Swiji)是指大型葉片的榕樹。

砂卡礑步道走到盡頭的「三間屋」,

曾是太魯閣族人的聚落,

太魯閣族人稱為「柏拉耀」(Brayaw),是「姑婆芋」的意思。

其實在一路口就有告訴牌

在這裡還有原住民所以會看到機車往來

果然我就看到了兩次

雖然路不大

但是很舒服

S__23609481.jpg

S__23609482.jpg

不同於白楊步道的水色

這裡是碧綠色的水色

再往裡看透出美麗的藍色

S__23609488.jpg

S__23609490.jpg

S__23609498.jpg

從砂卡礑橋往下俯瞰,清澈的砂卡礑溪緩緩注入立霧溪中。

由於砂卡礑溪流路短,水流湍急,且水中含沙量少,

因此無論平常或颱風豪雨之後,溪水都能保持清澈。

可觀察到匯流口附近堆疊著許多大大小小的溪石,

這也是因為岩石崩落後尚未能經過長距離的滾動,

因此保留原有的大塊巨石的形貌。
砂卡礑步道的岩石以花崗片麻岩、矽質片岩及大理岩為主,皆屬於變質岩。

S__23609489.jpg

我一個人走在這清幽的小路上

一路上都有人路過

還好我有過來

如果等候太久可能會因為時間關係而沒進來

真的就錯失這美景

S__23609490.jpg

四點多陽光斜灑入湖水

大自然就是美的畫家

替人間畫下一筆又一筆的美景

20220724

以上文史資料來自太魯閣國家公園官網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青睞拼布生活工藝 的頭像
    青睞拼布生活工藝

    青睞生活手作

    青睞拼布生活工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