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網路上看到順天醫院
利用孩子寒假的時候
到此走一走
保安街八十四號
以前從來沒來過保安街
卻因為古蹟走到以前沒碰及的路
換句話說是在認識台北
儘管我在這城市已待超過30年
外觀是古蹟
但比起葉公圖豪宅它算是小兒科
仁安醫院是綜合科
順天醫院在以前經營的是外科
一樓賣嘎逼
二樓是舊書店
還有杯杯雜貨舖
小時候我家的空間類似這樣
當然沒有這麼豪華
只是這有效的經過設計
讓這空間趕反添現代風味
其實這樓梯雖然是後面添加的
但卻很輔和原味
近四十五度的角度
走來忐忑心跳不已
雖說舊書店
但經過有心的整理
而且沒有霉味也沒有潮味
陳列了很多雜貨
和很多舊時的小物件
價格上也不高
而在二樓後面的陽台
倒也佈置了一茶道氛圍的茶房
座在這也談天說地
彷彿在自家一樣
座下來喝杯嘎逼和茶吧
這不是生活的重點
但卻可讓生活多ㄧ些滋潤
嘎逼不錯
水果茶好喝
唯獨鬆餅稍微乾硬
吃起來嚐嚐會噎
恰巧碰到非凡電視來錄影
女兒也上鏡頭
算是年前的一大新鮮事
看看文化部介紹順天醫院的歷史
給自己添ㄧ些常識
1、臺灣第一位完成西方醫學教育的臺籍原住民外科醫生謝唐山先生,曾在此開業行醫,家族四代均有從醫者,可謂見證了臺灣醫療史之發展歷程,具歷史文化價值。
2、外觀為典型洗石子四柱三窗立面,騎樓為磚拱,立面有一對希臘柱飾,「順天外科」店招文字剝落但仍清楚,具建物保存意義。
「順天外科醫院」創辦人謝唐山醫師,生於1882年,卒於1942年,為台東卑南人,在1898年考進台灣總督府醫學校(台大醫院前身),修習五年後,又以優異表現畢業,不但是第一位完成正式西方醫學教育的台籍外科醫師,其原住民的身份,更是台灣在地的驕傲。畢業後,謝唐山醫師進入台北病院當醫務助手。之後在1907~1909年間,至滿州營口同仁醫院任職,成為台籍第一位赴海外服務的醫師,回台灣後服物於台北市林本源博愛醫院,擔任外科醫師。
大稻埕富商李春生長子李景盛愛習謝唐山醫師的才華,將年方18歲的女兒,即李春生的孫女如玉許給他,同時顯示謝唐山醫生於大稻埕已具有相當高度的名望,謝醫師也因聯姻而晉升富紳階級,跨足醫、政、商界,更為這段歷史添加傳奇的佳話。後謝醫師夫妻育有四男四女。
1912年謝唐山醫生在太平町四丁目(今延平北路二段,未到民生西路的前,現在已經翻修)開設「順天外科醫院」,歷經百年台灣醫學發展歷程,不但為謝家奠下景福四代的基礎,更在橫跨殖民主義與自由經濟的時代氛圍下,見證台灣西方醫學制度的演進,同時也真實記錄了大稻埕地區繁華起落的歷史記憶。
1927年「台灣民眾黨」成立,台灣民族自決運動逐漸受到各界響應,其中台灣醫療活動的要角大多數是診所醫師,他們也將個人關懷,從單純的醫療行為推及於患者己身、家庭乃至於整個台灣社會,而當時醫界全力反對當局所提出的鴉片新特許令,便是一例。
今保安街84號建築於日治昭和6~10年時一樓出租作為飲食店,承租者應為日本人古川榮次郎。昭和15年時出租給梁術正經營雜貨商店,商號為「松田商店」。
大正10年時,地址為『太平町四丁目八六番號』,其所有權人為張連女士。當時張連將一樓原租給梁阿木做商行生意,堂號是「梁順發」,到了日治末期則作為梁家的囤積倉庫。戰後,民國34年(昭和19年)該建築進習翻修,更於民國37年2月18日賣給謝唐山醫師的三兒子謝伯津,登記於民國38年2月24日,由謝伯淵開業作診所一樓作為門診、看診,二~三樓是居家使用,後即「順天外科醫院」所在。
保安街84號原來是兩層樓木造的房子,外觀立面是民國48年時以混凝土翻修,同時增建成三層樓的房子。當時附近有很多房子都作了新立面,而立面是以灰色洗石子處理,開窗承襲日式窗風格,即為木質窗櫺並採上下開啟方式。該建築的騎樓拱圈和內部是日治時期建造,因1911年發生強烈颱風,以致大稻埕傳統家屋嚴重崩壞,日本政府故而下令嚴格禁止傳統土腳厝,又受到本町新建日本帝國式建築影響,該建築體與大稻埕多數的街屋相同,都採用磚造牆面及黑瓦屋頂為主的「不燃性建築」型式,原內部木質材料的地板與樓梯,以及屋後增建之樑柱全都改為鋼筋水泥建材。
「大稻埕保安街」俗稱「舊市場」,是日治時期台北各町人口密度最密集處,且有多家著名的私人診所與藥房在此開業,而有「醫生街」之稱,更是大稻埕地區最重要的西方醫藥產業。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