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過年前一陣子因緣真的很特別
老是往迪化街跑
其實來台北後
比較有時間及金錢學手藝
所以對迪化街並不陌生
不過那一陣子常往迪化街前段跑
後段部分倒是很少去
而貴德街更是連聽都沒聽過
今天來貴德街看古蹟-街屋,李春生教會,陳天來故居
繞了一大段路後轉進來邊走還邊懷疑會是在這邊嗎
在老舊的街屋中
突然看到這竹節式的水管
不免微笑起來
終於找到了
水泥做程的排水管
讓生活多了一層雅趣
其實我是外行來看優雅
我不是建築科系
只是對古蹟的美著迷
注意喔
每一個都是設計師的用心阿
以前的店屋
總是特別長
此地鄰近淡水和怕水淹
門檻特別高
想像不出來這ㄧ條小巷曾經是人馬雜沓的街道
舊時店面門板一攤即可做生意
晚上再把門板一收
既可防盜賊侵入省一筆保全費
可見先人的智慧
對於貴德街的歷史我未參與
但站在這紅磚建築下
有我同時的生活足跡
不免想起來也是一陣歡喜
經歷過一番整頓的建築
雖然沒多少人去注意它
但是在這裡看到政府的用心
就在它對面看到李春生教會
左邊是東方建築
右邊是西方建築
但都是紅磚
這種閩南式特有建材
不管有無光線
它自有一番美麗
及給人溫暖的感覺
兩個牛眼窗再加上中間長框
猶如一張人臉
這牛眼窗下真美麗
教會現在還提供使用喔
可惜在這裡未看到教會特有的彩繪玻璃
覺得可惜為何要把二樓窗戶封閉起
走到大馬路上
憑弔過去的這段河岸商街風雲歷史
回過頭來看教會與街屋
紅綠夾間真美麗
我在往左邊一轉往前走
快到大稻埕碼頭看到這裸倒抽一口氣的陳天來故居
風姿綽約富麗堂皇都不足於形容這屋的美
無奈照片被我刪掉大部
先看吧
改日必再補影
大宅的建設
每一細節皆有其用意
古舊的門也有其造型
這是走廊上天花板的燈
說起這座大宅
下次在補拍分享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