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幾年前
妹妹住台南
我們跟著因緣就去了台南一趟
這一次來相隔竟是那麼長時間
如同花蓮也遠
但每年總要去一趟
有時候還不只去一次
送完女兒到學校
剩下就給女兒好好去適應她的新人生
人生真的不知道下一站會去那裏
就連最終站到底是去天堂還是地獄都不知呢
好好把握每一段人生的因緣
不要日後來想
覺得當時應該更怎樣怎樣如何
好啦
我們到孔廟去散步
孔廟不是重點
重點是武德殿
台灣的武德殿去過高雄旗山武德殿
還有台中六藝館
台南市第二次來
不一樣了
直覺不一樣了
因為去錯地方
當然就不一樣
這所學校孩子真有福
禮堂是武德殿
旁邊又有孔廟
這麼棒的場地
看看台南武德殿歷史
在日治時期時的明治二十八年(1895年),
而在五年後,
更在明治三十九年〈1906年〉正式成立「大日本武德會臺灣支部」,
在臺積極推廣武道。
日本人很喜歡用一些形式
來張揚好
至今我發現這也不錯
練武 對身體是好的
總比坐在哪打電動看手機好
臺南武德殿最初位於臺南大正公園(今民生綠園、湯德章紀念公園)東側,
後來昭和十一年(1936年)時改在臺南神社外苑東北角
緊鄰臺南孔廟處建今天所存的臺南武德殿,
並於該年10月24日與神社外苑同時舉行落成典禮。
二次大戰後,臺南武德殿改為臺南市立中學與忠義國小[註 1]的禮堂,
於民國八十七年(1998年)6月26日被指定為市定古蹟。
忠義國小的孩子真是幸福
這樣看來
我十幾年前去時
它才被定為古蹟的
這麼雄偉的建築
在現在一定是用帷幕方式
有流於誇耀之感
日式設計總在一些細微處
呈現他們的一些理念
正面觀看
細看屋頂
鳩尾入母屋上突出破風形式成十字脊複合屋根,
建築的一些元素融合其中
二層樓高,鋼筋混凝土仿木構造,
另入母屋破風開五個長方形窗,並有龜甲形懸魚飾,
上點綴以花形浮雕。
空間規劃採日本傳統社殿規制與風格,
一樓為各種附屬服務空間,
二樓主體空間西面為武道場,
東是劍道場,北突出作祭壇。
主入口唐破風軒亭設於二樓
面南向國小操場由三方柱成一組支撐上方楣樑
承接頂部唐破風屋頂。
整體建築由基座、屋身、屋頂三個部分構成,
地面一樓為基座,等距開方形窗,
以利採光,表面洗石子處理為主,
仿石造水平勾縫分割立面,質感厚重、沉穩
上承出挑陽台,形成二樓迴廊,
外牆大面積開口處理,上設固定窗,下為對開門,
樑柱節點有以柳腳行為底之花形浮雕飾。
武德殿旁邊就是孔廟
這紅 灰相比
熱情的孔子 教學無類
嚴肅的武士 格殺勿論
太恐怖了
把武士寫得太恐怖了
只能說
一個是教頭腦
另一個是練身體
武德殿整棟建築是用鋼筋混凝土模仿傳統木構造做成的殿堂,
不但樑柱斗以水泥灌注,
雕刻花飾也以翻模方式做成。
以新材料及新技術營建社殿式樣,
西元1930年代曾在日本風行一時。
從空間來看,1樓為辦公處所;
2樓入門原為神龕,做為朝拜之所,
左右各為柔道場、劍道場。
在台灣日治時期除了武德殿外,
其他建築甚少使用傳統式樣,
台南武德殿是現存同類建築中最特殊而且最具代表性 的一座。
想到京都
在一所城市中有2000多座大小不同廟宇
京都讓全球人都為之瘋狂
很多人都想來京都找回心靈安定處
之於台南
台灣人喜歡
我在台南街道上也看到很多外國人來到這裡
而這所新舊融合的城市
也是讓很多人都想來到這裡
慢慢地走
慢慢地想
慢慢遊蕩在自己的安定處
兩側的屋瓦元素不一樣
如果不說
把照片放出去
說你在日本應該沒人懷疑
整個建築重新翻過
應該說是新古蹟
難怪覺得比以前大很多
孔廟與忠義國小和武德殿及後面古蹟連成一氣
只能說台南市民很幸福
很多人都說台南如同日本的京都
只能說京都的美和台南不同
但是這陳酒美味卻是相通
我們往前走
這神社事務所也是古蹟
以前武德殿是被放在台南神社裡
當然也要有事務所
時空的交替
大自然的浸潤
而今事務所也和當年不一樣
我在北投普濟寺看到類似這樣的屋瓦
這是北投普濟寺
很像吧
建於臺灣日治時期的昭和十一年(1936年),
是臺南神社的附屬建築,
由於位置與一般神社的社務所位置不同
(一般配置於神社內苑左前方,面對神社時則為右前方),
故可能是建造當年8月14日《台灣日日新報》
曾報導之臺南神社於外苑所建的休憩所。
1945年後,建築曾做為忠義國小校長宿舍與忠義國小附設幼稚園校舍
2010年整修完成後則做為忠義國小的圖書館使用。
所以史蹟真的很重要
才可以了解過去在這裡人民的一些足跡
透過這幾張照片
發現事務所過去
在這講求科技化的現代
雖然沒有反舊
但是透過過去精緻的建築
省思自己面對人生的態度
現在一切都講快
快速滿足快速替換
一個不斷再拋除過去快速更新的社會
是可以改變的
面對生活認真的生活
今天的武德殿之行
震撼外
活著人生真好
能走能動更好
2015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