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IMG_1460    

人生如八卦

總是繞阿繞

總在附近

無法走出太多

IMG_9474 IMG_9475  

過年回娘家

老媽媽年紀越來越大

如同老建築

但有人照顧

可悠活人生

以前老家總在延平街和平街游移

也是跟著新竹東門城門

永保持一段距離

都是在西門附近

會到長和宮是因為他旁邊有一家超好吃的竹山意麵

長和宮供奉的是湄洲媽祖

IMG_9461 IMG_9460  

德可配天 霖雨蒼生的匾是嘉慶年間頒發

多年的歷史

前門的石階已不平整

外媽祖的門神是女眾

廟裡廟外都有很多漂亮的彩繪作品

很含蓄

不同圖城隍廟金碧輝煌

卻另有一種女性的嫻淑美

IMG_9456 IMG_9457

長和宮的興建肇始於1742年,

當時竹塹市街發展起來,許多郊商便在長和宮為議事地點,

所以取名長和宮是有船頭行長久合作,和平共處的意思。

淡水同知莊年守備陳士挺的提倡,並有賴郊商們的支持

而1819年時的重修,亦是由新竹的郊商們贊助銀兩香火錢

1828年郊商組織「金長和」成立後,選擇將長和宮作為議事場所以及塹郊的會館

 

市區是閩南人為主的族群(75%),

飲食以台式 閩南菜 為主。長和宮周邊為代表。

 

長和宮由三川殿正殿與後殿所組成,

其中三川殿的牆堵石雕仍為清朝原件

三川殿正殿之木結構有對場作,不過不明顯。

前殿石雕有對場作,不過不明顯。

是臺灣現存少數同時具有石雕對場作及木結構場作之建築。

可能是台灣現存最早之對場作建築。

 

(長和宮與城隍廟的木雕畫作與城隍廟差異性很大,若說城隍廟金碧輝煌,長和宮就親民多了.)

 

新竹市長和宮供奉的媽祖神像,

不僅是270多年前從湄洲來臺,頭上所鑲頭髮,相傳即為媽祖遺世的真跡。

 

大門對聯( 代表當年 建廟與湄洲祖廟 的特殊情感 )

 

  • 左:長發婆心恩垂竹塹
  • 右:和舒母德祥溯湄洲

 

桃竹苗等地區最為悠久的媽祖廟、也是內政部三級古蹟長和宮,

廟內主祀天上聖母,為清乾隆七年時竹塹水郊會與福建莆田萬梅堂禪師林義濤供奉,

由湄洲祖廟迎請至竹塹長和宮。

 

此媽祖神像特別之處在於「軟身神像」,

即關節四肢可以活動,與戴有「真人頭髮」,

史載媽祖林默太宗雍熙四年(987年)仙逝,得年二十八歲。

當前由湄洲祖廟一直保存著林默娘升天成仙後所遺留的一束頭髮,

肉身則火化,後來為了信眾分靈需要而分成三份,而分別製作成三尊軟身神像。

 

據宮中史料記載,3尊神像中1尊「大媽」留在湄洲祖廟朝天閣正殿,

惜已於文化大革命期間被毀;第2尊「二媽」流向南洋,不知去向;

第3尊「三媽」則為今日新竹市長和宮的軟身真髮媽祖,所以長和宮所祭祀的媽祖又稱「湄洲祖廟正三媽」。

 

當時媽祖來臺時所坐的神轎、香條板等文物,現都保存在長和宮中。

(我真是有眼不識泰山, 下次回去還要好好看)

 

民國86年(1997年)中國大陸湄洲天后宮新建的朝天閣內,

文革後新雕的鎮殿大媽來抵臺巡禮,

駐駕於長和宮時,廟方曾取下后冠,

隨行的中國大陸湄洲長者們一看到,

就立即跪伏在湄洲正三媽座前叩首,

當晚長和宮讓出正龕湄洲鎮殿新大媽駐駕,

湄洲朝天閣廟方堅持不可,於是新竹方面提議兩宮媽祖並坐,

湄洲的鎮殿新大媽坐左方(大邊)。湄洲方面卻表示,

來臺巡禮的這尊湄洲鎮殿新大媽只能右方(小邊),

但是最終湄洲媽在長和宮廟方堅持下於大邊駐駕。

精彩的文史資料來自維基百科

 

IMG_9458 IMG_9464 IMG_9465  

半浮雕

讓立體感更明顯

雖然有一段時間

但是顏色卻依然有一種飽滿美

IMG_9453 IMG_9454 IMG_9469 IMG_9470  IMG_9466 IMG_9468  

符合今年羊年

廟方也準備了一隻像真羊的羊

阿伯說這可是一隻真羊的標本

將裡面的內臟全挖除

再重新乾燥

果然羊兒栩栩如生

放在牛旁倒也和樂融融

牛身我倒是有三項未摸到

羊身替老二摸了羊肚

祝她今年學業大進步

摸一摸不免俗

到也好玩

今年廟方還準備過七關

 

難怪一堆信眾在裡面繞來又繞去

但是再多

依然沒有城隍廟的多

IMG_9476

新竹建成有四城門

到長和宮是北門的臨界點

我在餐廳前看到這介紹碑

但很多人都勇敢地給她踩過去

實在不知如何說

北門 拱辰門 

從這裡是道往外走的

所以這裡非常繁華

但我看到有一位類似古蹟建築

已被怪手用的四不像

猶如缺手缺腳的人

只好快快走過

並留下足跡

下一次來又有多少美好

房子被現代利益犧牲掉

IMG_9446

在長和宮對面有兩間能在營業的藥房

前面這一間杏春保存的不錯

 

IMG_9447

這兩句對聯真好

杏林生意滿

春井活人多

 

IMG_9448

這塊招牌金光閃閃

隱約見城門樣

 

IMG_9450

梁柱以大塊原木支撐

這不就跟歐洲鄉村式的感覺是相同的

IMG_9452

最有人情味的拱廊

圓的型

不也是中國人講究的圓

人圓是圓理才會圓

IMG_9475  

另一家弘安堂僅剩騎樓是舊建築

其他已走樣了

IMG_9477

這一家商行

的山牆有稻穗滿滿的圖案

不知他是做甚麼行業

IMG_9478 IMG_9479

在清代,北門大街為竹塹城中心向北出城的道路,

是竹塹通往艋舺的官道(臺灣南北縱貫公路前身)的一部分,

也是城內通往海運交通的舊港的交通路線。

北門大街最繁榮始於清代,是清代至日治時期新竹市最重要的商業中心。

 

北門大街因有郊商,成為北台灣兩岸貿易貨物集散地。

大陸的貨物由舊港上岸,運到北門街長和宮,再由此轉運到其他地方。

 

 

 

北門大街曾發生兩次祝融之禍。

1886年清代晚期,由靠城隍廟端的北鼓樓延燒附近商家。

日治初期1901年發生第二場大火,

由靠近長和宮的金德美商隍廟號延燒,

新竹城北門拱辰樓也在那次大火燒毀。

兩次大火將新竹市最早發展的商業區燒得面目全非。

 

 

 

至日治時代中葉,因都市計畫將都市重心移轉至東門,

行政中心與日人社區於東區發展,驛前大道的開通、

火車站的使用率提升以及新竹機場開闢,

北門大街的重要性逐漸由驛前大道(今中正路)所取代。

 

沿線的長和宮鄭氏家廟鄭用錫宅第(進士第)、

明志書院開北臺拔元徵士第遺址水仙宮均為歷史悠久的古蹟。

以上資料來自維基百科

 

 

看完這一段歷史再看看幾棟凋零的樓

夾雜在新大樓之間

總有一股時間往前跑

而這些舊建築在屋主無力國家不管的狀況下

消失之路是指日可待

我總帶著相機

隨時捕捉身影

因為不知甚麼時候它會不見 

IMG_9480 IMG_9481

而這家商行

也是有滿滿的裝飾

IMG_9482

IMG_9483

右邊的結構已經有脫落

IMG_9484

綠色的騎樓梁柱倒也少見

IMG_9485

而這家棉被行

是典型的長屋建築

雖然簡單

卻有一種熟悉感

IMG_9486  

掉落的兩字寫著吳服

新泰春吳服店 

樓上的花磚是重點

IMG_9487 IMG_9488

走著走著看到周益記古厝

這是極品

IMG_9489

小勳章石飾以花草

秀氣又精緻

IMG_9490

古厝雖然大

但圖案屬於精緻小巧型

花草偏多

反而比大氣型的裝飾

多了一份用心感

IMG_9491 IMG_9492  

忍不住回頭再看它幾眼

回過頭來看到巷子有一黑瓦日式建築

走進去瞧瞧

卻大門已不知在何處

IMG_9493 IMG_9494  

IMG_9495

看到一紅磚建築

備感窩心

IMG_9497 IMG_9499  

看到一家完全原汁原味的店

連加一點水都沒有

IMG_9500  

所有的家具陳列用品

完全都沒變

和我小時候看得一模一樣

不是故意拍老闆翹腳的樣子

是不好意思大主大意拍

所以就閃阿閃的拍

看到這樣的房子

會想到小時候

雖然家窮

但大家圍著吃飯

僅管沒魚肉

大是吃的也是白米飯

爸媽真的很辛苦

白手起家

空手博拳打出一片天地

雖然沒有人當大官做大業

但也各自平平安安安分守己

大城市中的小故事

比比皆是

以前年紀輕倒也覺得這樣人生還真是貧乏

現在回頭看看

平安就是福阿

 

走到這裡是北門街一號

轉過來就是城隍廟

IMG_1547.JPG IMG_1548.JPG  

 IMG_9501.JPG

永遠都是很多人的城隍廟

IMG_9498  

說起新竹城隍廟

是大眾所皆知的名廟

IMG_1551.JPG  

裡面還有東轅門

IMG_9502.JPG  

城隍廟的建築規模宏大,

本體採三殿式,格局方正,各部分木作雕飾均講究,

龍柱是粵東知名石匠辛亞救的作品;

大門上方八卦藻井為泉州惠安大木匠師王益順的作品。

IMG_8554.JPG  

大殿屋頂懸掛「金門保障」匾額,為光緒帝所賜金匾

城隍廟入口兩側牆面的「正直」、「聰明」四字,

為臺灣唯一的溥儀御筆,是滿洲國首任外交總長,

曾獲勳一等旭日大綬章的謝介石請匾,

「理贊陰陽」匾則是地方開台進士鄭用錫所贈

 

農曆七月鬼月時,新竹市有「都城隍放、地藏王收」的傳統,

由新竹城隍廟開鬼門新竹地藏庵封鬼門 

鬼月期間廟內外會舉辦祭典活動,尤其在農曆七月十五日,

都城隍出巡時最為熱鬧,隊伍綿延數公里, 

(都從下午三點開始到晚上八點後,還可以看到來自台灣各廟宇的隊伍在遊行,對於小時候沒電視節目可以看來說,簡直好看的不得了.重點是七爺,八爺身上那餅,說是保平安,其實對我們來說那可是珍饈)

家家戶戶沿街祭拜,是由都城隍正殿本尊親自出巡,頗為隆重。

風水位置是平洋龍結穴是不可多得( 平洋結穴靈氣勝過千江水 )。 

IMG_8555.JPG  

這對可愛的石獅子可是響叮噹

 

都城隍廟石獅,石材取自泉州惠安黃塘的玉昌湖青斗石,是石中極品,

在台灣石獅中,新竹城隍廟石獅石質最細,色澤最綠,

時間久了墨綠色青斗石會轉化出油亮光滑的包漿皮殼,

造型也最為小巧可愛。本廟石獅亦是台灣郵政史上首次出現的石獅郵票圖案。

IMG_9505.JPG  

城隍廟的歷史淵遠流長

看看維基百科怎麼說

清高宗乾隆12年(1747年),淡水同知曾曰瑛頗有治績,

決意將淡水廳治設在竹塹,於是開始建城隍廟,1748年完成,

比淡水廳的許多衙門還快。新竹城隍,當時依例稱「廳城隍(縣城隍等級),顯佑伯」。 

 

城隍廟和媽祖廟的土地均由開墾竹塹第一人─王世傑捐贈,

因此在寺廟中都有「王世傑長生祿位」。

城隍廟建成後需要有經費維持開銷,

王世傑將北門大街一帶的田租收入作為維持城隍廟的開銷

(原來如此先人做事真的是考量詳細,不像現在人) 

清德宗光緒元年(1875年)臺北升格為臺北府

唯府治仍用原新竹淡水廳署。新竹城隍遂晉升為「府城隍,綏靖侯」。

臺北府府城直到光緒四年(1878年)遷至艋舺(今臺北市萬華)。 

光緒17年(1891年),清廷張天師星象卦算,

推測出將發生大災難,後經新竹名人林占梅林汝梅兄弟推舉,

決定以新竹城隍廟為消災法會舉行地點,

官家決定封本地城隍為「都城隍,威靈公」,

總轄臺灣,當時一度為全臺灣唯一的省級城隍廟。

(原來隨時隨地廟宇都會有那麼多人) 

 

大正十三年(1924年)城隍廟改建,由當時地方望族北門鄭家出資維修,

今天看到的城隍廟的規模和建築,就是當時修繕而來,

正因如此,鄭家從日治時代就成為「世襲」制的管理人。

今天城隍廟的管理人仍是北門鄭家裔孫

 

IMG_1553.JPG IMG_1554.JPG

對於我而言

過年前一晚也就是除夕

爸爸媽媽會叫我們先洗澡

然後到城隍廟拜拜

平常晚上不太能進廟

但過年就不一樣

IMG_1555.JPG 

城隍廟也是我們過年賞花燈之地  

平常 沒有那麼大空間可放置大型花燈

這時城隍廟就可以看到

當然現在花燈已不算什麼

不但式微

更是不被重視

而城隍廟前的西門市場

更是我媽常買菜的地方

而西門市場也是售價較高的地方

但菜色也是較多花俏部分

所以我們都喜歡跟媽媽常逛西門市場

而爸爸更是常買旁邊店面的粽子

給我們解饞

從西門市場可以接到中央市場

IMG_9510.JPG

中央市場右邊賣菜

左邊賣雜貨

有很多民生雜貨級訂製衣服地方

還有靠近城隍廟內有很多家風水名師

還有手工藝店

這天經過還發現我小時候常光臨的手工藝店依然在

真的是屹立不搖

IMG_9511.JPG

走出中央市場就是三角公園了

三角公園一直都是老人家聚集的地方

在這裡發現了一座較現代的建築

IMG_9512.JPG

IMG_9513.JPG  

 跟北門街上的的新泰春吳服店

是屬於同期簡約的建設

在三角公園對面有念書的救國團

在我那年代當中算最長應用的社會資源

爬山 學東西都是救國團

師資好 學費便宜 

從中央市場往南門市場那又是不一樣的光景了

下回分享

201502 記

 

 

 

 

arrow
arrow

    青睞拼布生活工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