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在舊諸羅城當中
我並沒有事先做功課
我只是想來一家有名的甜點
因為這生鏽的牌子
讓我想走進來看一看
張醫師的台灣圖書室
想必是許多人熟知的一個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一位號稱民族救星的英明領袖,
帶著他敗逃的部眾來到一山明水秀的島嶼。
帶著槍與子彈的他與繼承人,血腥鎮壓後,
島民中一些活下來的成了寒蟬,一些則當了看門犬,
在主人的豢養下,對著自己的同胞狺狺狂吠。
但仍有一些微弱的星火,在島嶼的角落奮力發光。
一九五三年出生於屏東,成了嘉義署立醫院骨科主任的張宏榮醫師,
原應一帆風順的人生道路,卻因不滿紅包文化與賺錢至上的風氣,
為了尋找出口,他大量閱讀台灣史地與政治文化的書籍,
才知這一切都導因於國民黨一黨專制;唯一的根治之法,便是徹底拔除這顆毒瘤。
於是張醫師成了在逆風中飛行的孤鳥,
他捐出所有的藏書,成立了台灣圖書室,
免費讓青年學子借閱;他催生了嘉義文化工作陣,
在陳定南的省長選舉場上賣力嘶喊;
他主持起電台節目,騎著機車來回嘉義與屏東,
聆聽樹與山的對話,熟悉各種鳥雀的叫聲。
更多時候,他把自己留給酒精與檳榔,
任由自己如流氓般的抑鬱外表遭受誤解,
只因一股對家國前途的深切憂慮。
對鄉土的深情終至平凡肉軀無法負荷,
病痛先於政黨輪替前來訪。
即使後來南調至枋山衛生所服務,
一身的病體仍令他不得不提早退休,
最終以五十八歲的年紀回到主的懷裡。
當年,張醫師的台灣圖書室,
啟蒙了嘉義洪雅書店的創辦人余國信。
當年,與張醫師一同奮鬥的文化工作陣成員,
有的繼續在嘉義之音發聲,
有的在社區營造工作上奉獻心力。
不論是否知名,成了逆風中飛行的孤鳥們,原本就不怕孤單。
張宏榮醫師的告別式將於本週六(四月三十日)下午兩點於嘉義東門教會舉行,
僅以此文表達我對他的感念。(作者為嘉義女中教師)
我在舊城散步中
發現這美麗的房子
而且看到這標題 回嘉
讓我很驚訝
想必其中必有緣故
回家不就是最稀鬆平常的事嗎
每個人不都是每天要回家嗎
這是很棒的免費圖書館
有著像家一樣舒服的氛圍
讓我想坐在這好好品嘗一杯咖啡看一本好書
這也是科技時代很奢侈的享受
我們已經被方寸之間的科技所迷幻住
望見整車箱
低頭品書的人接近零
大家都沉浸在自己小小天地中
因為好奇最後一問有人說
這是張醫師的愛心
所以就找了這一篇故事出來
對家鄉的熱愛
擴大延伸到更多人
張宏榮愛家鄉的熱情
透過實際行動
特讓人感動
看了上面故事
更加佩服他的義行
有空就來坐坐
給圖書室一些力量
讓人看到張醫師過去的足跡
這也是忠於文字的原因
透過文字得留史
讓人知道曾發生過的歷史
被這美字深深所吸引
有點塗鴉味道
嘉義街道上很多木式房子
我在舊城市中看到很多
這一天我是要來做什麼呢
我被一棟美房所吸引
從網路上得知這是一家需要排隊的咖啡店
我擔心我是否也要將時間留在排隊中
當依娟幫我送到目的地
我依循著google map來到
真得漂亮
不會吹口哨
要不然也想送上一聲
屋子裡有甜點
看到這可愛的字體
就知道裡面是時常客滿的
漆黑的屋身
湖綠色的門窗
這是一棟有歷史的房子
我想輕輕的打開這木門
但我早在心中已經設想這門必是厚重
嘎吱嘎知打開
這是我的位置
坐在這而擁有一杯飄著咖啡香的杯
一本讓人回味的書
再來點音樂
這就是王國
就是貴婦最高得享受
小店中除了讓人讚嘆有家的咖啡及現做的甜點外
還有一些手創得文創商品
簡簡單單
清爽的綠意
襯托得乾乾淨淨
日房加上北歐設計風
甜點都是老闆當天才想到要做的
所以隨時都變化中
我那天吃了甚麼甜點
印象中真的很好吃
就是奶油多了些
當奶油多了
就甜膩多了
過去身是印刷廠
第三代覺得維護老屋實屬不易
後來對外招租
被有心人士看見而承租
過去雖然已過去
但實質的景象卻引人遐思
過去是何等光景
第一次到嘉義
到檜木森活村
大片的日式房屋所營造出的舊時氛圍
那並不代表過時
而是昔日對於生活的尊重
而在實質上所營造出來的生活美學
這一次來到嘉義再次體會這種生活美學意境
我點了茶
今天不想喝咖啡
我嚐嚐伯爵
我把黑咖得苦澀破壞了甜點得美
點了起士細細品味
濃郁得起士在口中化開的感覺
但是後來累了
趴下小睡一番
這幾天人不多
沒人吵我
我就在但但得音樂中做上我的春秋大夢
老屋中燈光下昏黃的氛圍
我想起爸爸年輕時
常常咬著一根牙籤唱著演歌
那是一種對生活無奈的嘆息
透過演歌轉來轉去的歌聲中
那是一種突高又突低得音譜中
彷彿訴說著生命不也如此
有時歡喜有時為錢而苦
我們這種年紀現在有一種新名詞
叫做後青春時代
是一種生命的累積
但要看看你生命累積了甚麼
生命不是您能所完全掌控的意境
如同孩子多熱鬧
但養孩子卻很辛苦
我比父親那年代幸運多了
不需為生活如此周轉仍轉不到錢
只是現在生活責任已盡了差不多
為自己時代開始耕耘最好的年代
而今孩子追逐自己的理想
無法待在身邊
雖然有些微不捨
但人生養兒育女得責任在此告一段落
也有一種責任盡了輕鬆的氛圍
所以沒錢出國
那就先在國內看看
過去的歷史
早就台灣各種不同的文化交融
也讓台灣有一種包容性
日本畢竟在我們台灣多了一層相處
所以對待日式房舍
多了一份曖昧夾雜不清的氛圍
好像還有二樓
但這天人不多一樓都未坐滿
所以睡了一場覺稍稍補了精神後
我就開始好好觀看
我一直渴盼坐到我的王位來
但是時間不允許
沒關係回家自己營造吧
告別了屋子有甜點咖啡廳
繼續往前走
看到另一個驚喜
這綠意盎然的小庭院
吸引住我的目光
這家老房也是很有故事
老院子1951
我先在臉書上看過他們監工這房子的故事
對於這廢棄式的房子
可能很多人覺得毫無新鮮感
但對我而言
卻是愛不釋手的鄉村味道
而且這老闆真的很會種植物
所以以你看他的植物真是生氣蓬勃
喬喬多肉種的實在有夠好
我的大概只有野花種得最好
大門深鎖我只能在外面一直看
剛喝完一杯茶
我正在與胃商量再進去喝他一杯
但老闆似乎不理我
因為站了老半天
燈不亮人不來
算了
留待下一次我再來的因緣
再看她一眼
在它的對面
也偶一間舶來品店
種滿了多肉植物
曾上過多肉課
要把多肉養到這樣的階段
叫做不容易
我漫無目的得走
又不想太早回去
難的一趟來
一定要好好逛逛
我走到這兒來
看見原來這裡是北門
也在這兒發現一做美房
我從它得木簷及雨淋板來確定它是老房
因為他真的太新
我站在這兒看見這美房
想說這主人實在太棒了
願意為這房子還它一個新貌
圓窗也是元素之一喔
我站在這觀看時
屋裡的老狗一直吠
突然 門開了
主人出來了
看不出年紀
但一頭白髮說明不年輕
看主人的穿著及氣質
必是嘉義望族之一
果然
我與他閒聊
之中說明
孩子優秀都在國外奮鬥
事業忙碌無法回家
語中可以聽出他得孤單
原來她是吳鳳高職的創辦人兒子
在嘉義也是投入在教育界
後來 他說
狗狗得癌症
他也得癌症
但孩子卻是在國外
我聽來悲哀
也不知如何安慰
就是靜靜聽著他與太太和狗兒的抗病史
說房子他驕傲起
全部木頭都是檜木
但是與老人家素未謀面
就著一點緣而攀談
希望與他一席之潭能讓他歡喜
平淡的生活能有少許波瀾
而在老房外面也看到很多木房
但大門深鎖無法進去參觀
再從對面看這棟美房
不禁想起
再過時日來
屋主還活著嗎
這棟美房命運又會如何呢
我被對面的巷子廟上二樓大形木房深吸引
走過去
留下足跡
繼續往前走
因為車站不遠
我不吃雞肉飯
但嘉義噴水池雞肉飯一直都是深印腦中的
所以我一直再找噴水池
我被著圓容容的樹笑翻了
看到棒球
KANO的故鄉
檜意生活村裡面有講到嘉義農專棒球隊的耕耘史
真該找機會好好來觀看
我真的走很累很累了
所以我決定打道回府了
要轉高鐵太麻煩
直接一路搭台鐵回台北
這一趟嘉義行
是第三次進入嘉義
但嘉義這一座森林城市
一定要再安排再來
走它好幾回
20170607